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脫歐讓西方版全球化很尷尬

2016-06-23 07:30:36|來源:環球時報|編輯:王瑞芳

  英國今天將就是否退出歐盟舉行全民公決。善於在國際紛擾中“切割利益”的英國走出這步棋,説明他們從政界到民間都對歐盟有一些怨氣。

  最集中的脫歐理由是:2011年以來英國經濟好于其他一些歐盟國家,吸引了約300萬歐盟移民進入英國,但同期只有130萬英國人移居歐盟其他國家。如此,外來移民搶走了本屬於英國本土居民的飯碗、福利。“脫歐派”指責歐盟體制傷害英國經濟,很不公平。

  但是,如果英國脫歐,後果也將很嚴重:貿易額和外來投資將減少,居民生活水準將下降,歐盟成員居民“自由遷徙”的紅利也將遞減,英國的國際影響力將削弱。弄不好,還可能危及英國統一。

  顯然,如何既體現歐盟成員國的共同利益,又兼顧到不同國家的特殊利益,在“同”與“不同”中確立新的平衡,是英國和歐盟政治抉擇的關鍵。

  此次英國脫歐公投,是一次“玫瑰”與“刀鋒”同在的公投,既體現其作為成員國的正常訴求,也夾帶著爭取更大主導權的訴求。而無論公投結果如何,脫歐都是“全球化”和“歐洲一體化”的尷尬。

  英國脫歐公投再次驗證了,“全球化”和“區域一體化”都需要一個與時代發展同步的“政治文明”的支撐。如果“全球化”“區域一體化”不能體現各成員的共同利益,不能建立公平有效的矛盾解決機制,做不到“一體化規則”與“差異化個體”相互協調,就必然陷入扯皮,甚至遭遇對抗和衝突。筆者認為,歐盟仍將在較長時期內處於“合作+扯皮”期,其機制仍需不斷探索和完善。而世界貿易組織是協調“一體化規則”與“差異化個體”的典範,在走過“扯皮期”、“對抗期”後,最終走向了“成熟合作期”。

  近年來,美國政府極力推進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協議(TTIP)兩個新的“經濟盟約”,試圖取代業已成熟的世界貿易組織。但由於TPP和TTIP的設計從一開始就帶著價值觀傲慢,協調“一體化規則”與“差異化個體”的機制堪憂。兩個機制對“自由貿易”做出全新注解,除了經濟元素,還包含了許多非經濟元素。按照兩個協議主導者的意圖,成員間一旦發生貿易糾紛,將由盟約組織仲裁,國家不可介入。TPP還針對中國國有企業制定了特別條款,試圖壓制中國全面私有化。從一定意義上説,這種“貿易權高於國家主權”的“新規則”,是美國等西方國家搞“全球政治一體化”的嘗試。

  筆者認為,國際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是大勢所趨,但由於各國、各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各國、各地區天然稟賦、區位特點也很不同,統一的貿易規則應隨著全球進步的節奏不斷演進,必須隨時檢視“一體化規則”與“差異化個體”的協調機制。

  在這方面,“中國式”的全球化思維更具有穿透力和超越性。在政治上,中國強調“不能這邊搭臺、那邊拆臺,而應該相互補臺、好戲連臺”;在經濟上,中國強調“水漲荷花高”“獨行快,眾行遠”“大河有水小河滿,小河有水大河滿”;在文化上,中國強調“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隨著各國相互聯繫、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類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大國必須承擔國際道義,不能搞“強者通吃”、“以鄰為壑”,更不能想當然地搞“替天行道”,而應當尊重各國自主選擇和各地區實際情況,求同存異、聚同化異。(董少鵬)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