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英國“脫歐”預示全球治理進入嬗變期

2016-06-25 23:38:41|來源:新華網|編輯:靳松

  新華社北京6月25日電 新聞分析:英國“脫歐”預示全球治理進入嬗變期

  新華社記者張偉

  今年以來,美國和歐洲國家接連出現讓許多人費解的“反常”政治現象,挑戰乃至顛覆著人們對西方世界的傳統觀念和認知。比如唐納德·特朗普成為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比如奧地利險些誕生極右翼總統。英國公投決定退出歐洲聯盟是最新一例。

  政治紛擾的表像之下,人們自以為熟悉的西方正在經受新的政治和社會思潮衝擊,變得陌生起來,蘊藏難以預測的變數。這種思潮混雜著反精英政治、反全球化、民族主義等多種內容。在全球化的今天,西方世界為何會興起這股思潮,對全球治理將帶來哪些深遠影響,值得深思。

  大西洋兩岸“政治共振”

  作為西方世界的中心,大西洋兩岸的政壇似乎出現了“共振”。英國“脫歐”公投結果公佈當天,特朗普出現在蘇格蘭併發表講話説:“我認為這裡發生的事情與我的競選活動非常相似……人們想要‘邊界’。他們不想看到不明來歷的陌生人涌入他們的國家。”

  雖然英國“脫歐”公投和特朗普競選活動表面上存在明顯差異,但正如一名白宮記者指出,兩者實質上存在驚人的相似之處,即英國“脫歐”派和特朗普支持者都相信,“全球化正在危害藍領階層,移民增加正在改變本國特性”。此外,英美兩國都瀰漫著對政治精英強烈不滿的情緒,認為精英層與其本應代言的選民距離越來越遠。

  以英國這次公投為例,計票結果顯示,除大多數民意支持“留歐”的蘇格蘭和北愛爾蘭外,只有倫敦等幾個大城市明確選擇“留歐”,而那裏恰恰是所謂“精英”的聚集地。相比之下,英格蘭、威爾士的其他地區基本上支持“脫歐”,呈現了明顯的分化態勢。

  公投結果揭曉後,英國政治和經濟撰稿人唐·福斯特認為,這一結果不應該讓人感到意外。過去一兩年,他曾經多次前往在這次公投選擇“脫歐”的地區,但他並非去調查公投民意傾向,而是報道貧困現象。

  福斯特指出,這些地區有著共同之處,之前相對富裕,産業繁榮,社會穩定,但隨著採礦、製造、鋼鐵等行業倒閉,工作崗位流失,當地人感覺遭到遺忘,前途昏暗。雖然政治家們宣稱英國經濟正在恢復,但那些人自身境遇沒有得到改善,因此“脫歐”派有關從歐盟“拿回控制權”的口號很有吸引力。

  類似的是,民意調查顯示,特朗普在低收入及低學歷白人男性選民中有著壓倒性的高支持率。

  既有政治生態出現不適

  無論是在美國,還是在歐洲,社會階層分化産生的矛盾最終會反映到政治領域,以全民公投、政治選舉等形式錶現出來,乃至造成政治生態的兩極分化。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副院長馮仲平認為,西方國家這些年來喜歡搞公投,一方面因為經濟不景氣,民眾不滿情緒上升,另一方面則是民眾對精英政治和現有制度的不信任感增加。冷戰結束20多年來,伴隨著社會發展和技術進步,西方原有政治體制已經難以適應,處於一個十字路口,可能會發生大的變化。

  他説,西方政治家不像過去那樣引領社會思潮,而是跟著思潮走,甚至被裹挾著走,向極端主張讓步或妥協。美歐政治雖然存在不同之處,但民粹主義、反體制傾向上升有共通之處。

  某種角度來看,多數英國民眾選擇“脫歐”,並非針對歐盟和歐洲,經濟因素也並非關鍵,更像是對現狀不滿的情緒化表達。而這種情緒最終指向了由精英階層推動和倡導的歐洲一體化以及全球化。歐洲一體化或全球化在帶來整體經濟繁榮和發展的同時,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公平分配的問題。西方國家中産階級因此財富縮水,底層藍領工人就業減少,進而把問題歸咎於全球化,産生強烈的反對和抵制情緒。

  全球化和全球治理進入嬗變期

  在英國決定“脫歐”後,西方世界這股反全球化思潮恐怕會表現得愈發明顯,也引發社會對全球化前景的關注與爭論。從宏觀角度看,這可能會威脅全球化進一步發展的勢頭,在一些國家還可能出現全球化的逆轉進程。

  馮仲平認為,經濟全球化需要人們齊心協力,但參與全球化的主體又是民族國家,這是一個突出的矛盾。全球化所造成的一些問題或弊端,也給全球治理提出挑戰,一些傳統的理論和觀念需要修正和改變。

  針對美英興起的反全球化思潮,中國人民大學教授王義桅認為應該客觀看待。他説,即便在英國“脫歐”支持者中也分為兩派,其中一派也具有全球視野,認為歐洲一體化阻礙了英國充分融入全球化,另一派則更多基於非理性的認識和衝動。

  王義桅強調,全球化進程難免出現反復,但現在的方向仍是向前推進;中國是全球化的受益者,也已成為全球化的發動機,中國需要用新的視角和觀念看待全球格局變化,跳出西方精英設計的話語體系,真正把握世界大勢和未來趨勢。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