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在建黨95週年大會中的引經據典

2016-07-05 11:03:12|來源:中國網|編輯:韓基韜

  2016年7月1日,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95週年大會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大會併發表重要講話。

  在這極具歷史意義的時刻,習近平總書記引經據典之語頻出,更是證明了習總書記對中國文化的重視。

  跟著“學習經典”一起來回顧、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些經典之語,一同以“文化自信”這“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來面對當下與未來,“不忘初心,繼續前進”。

  習近平在建黨95週年大會中的引經據典

  明鏡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

  出處:〔宋〕司馬光《資治通鑒》

  譯文:對照明鏡是為了看清自己的面容,研究歷史是為了知道今天的形勢。

  司馬光:北宋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主持編撰《資治通鑒》。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建黨95週年大會中如是説

  “明鏡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今天,我們回顧歷史,不是為了從成功中尋求慰藉,更不是為了躺在功勞簿上、為回避今天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尋找藉口,而是為了總結歷史經驗、把握歷史規律,增強開拓前進的勇氣和力量。

  學習

  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五代〕《舊唐書·魏徵傳》

  觀今宜鑒古,無古不成今。——〔明〕《增廣賢文》

  前車之覆軌,後車之明鑒——〔唐〕房玄齡等《晉書》

  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

  出處:〔明〕王守仁《教條示龍場諸生》

  譯文:沒有志向,就做不成事情。

  王守仁: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和軍事家。因曾築室于會稽山陽明洞,自號陽明子,故世稱陽明先生,亦稱王陽明。他是陸王心學的集大成者,主張“知行合一”、“致良知”。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建黨95週年大會中如是説

  “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理想信念動搖是最危險的動搖,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險的滑坡。一個政黨的衰落,往往從理想信念的喪失或缺失開始。我們黨是否堅強有力,既要看全黨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堅定不移,更要看每一位黨員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堅定不移。

  引用回顧

  這句話習近平總書記在2015年11月19日,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三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發表題為《發揮亞太引領作用應對世界經濟挑戰》的主旨演講中曾提到:

  中國古代先賢説:“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人不能沒有理想,合作不能缺少方向。亞太合作要面向未來、引領未來,謀劃大手筆、塑造大格局。

  學習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禮記·中庸》

  有志者,事竟成。——〔南朝〕范曄《後漢書·耿弇傳》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 宋〕蘇軾《晁錯論》

  習近平在建黨95週年大會中的引經據典

  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

  出處:毛澤東 《西行漫記》回憶

  譯文:擁有自信,定能施展鯤鵬之志。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建黨95週年大會中如是説

  全黨要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當今世界,要説哪個政黨、哪個國家、哪個民族能夠自信的話,那中國共産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有了“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的勇氣,我們就能毫無畏懼面對一切困難和挑戰,就能堅定不移開闢新天地、創造新奇跡。

  學習

  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 ——〔唐〕杜甫《望岳》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唐〕李白《將進酒》

  燕雀戲藩柴,安識鴻鵠遊。 —— 〔三國〕曹植《魚旦篇》

  得眾則得國,失眾則失國。

  出處:《大學》

  譯文:得眾人心就能得到國家,失去民心者失去國家。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建黨95週年大會中如是説

  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産黨的根本政治立場,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區別於其他政黨的顯著標誌。黨與人民風雨同舟、生死與共,始終保持血肉聯繫,是黨戰勝一切困難和風險的根本保證,正所謂“得眾則得國,失眾則失國”。

  學習

  得民心者得天下 ——《孟子·離婁上》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孟子·公孫醜下》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孟子·離婁上》

  習近平在建黨95週年大會中的引經據典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

  出處:〔晉〕陳壽《三國志》

  譯文:功績是憑藉才能而成就的,事業是由於才能而擴展來的。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建黨95週年大會中如是説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黨和人民事業要不斷發展,就要把各方面人才更好使用起來,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我們要以識才的慧眼、愛才的誠意、用才的膽識、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廣開進賢之路,把黨內和黨外、國內和國外等各方面優秀人才吸引過來、凝聚起來,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良好局面。

  引用回顧

  這句也並非習近平總書記首次引用,在2016年5月30日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兩院院士大會、中國科協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講話中也提到: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科學技術是人類的偉大創造性活動。一切科技創新活動都是人做出來的。我國要建設世界科技強國,關鍵是要建設一支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創新人才隊伍,激發各類人才創新活力和潛力。要極大調動和充分尊重廣大科技人員的創造精神,激勵他們爭當創新的推動者和實踐者,使謀劃創新、推動創新、落實創新成為自覺行動。

  文中之“才”,指的是有才能的人,人才才是成就豐功偉績的必要因素。

  學習

  故不以天下為無材,盡其道以求而試之,試之之道,在當其所能而已。——〔宋〕王安石《人才論》

  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長。——《資治通鑒》

  使能,國之利也。——《左傳·文公六年》

  進賢興功,以作邦國。——《周禮·夏官·大司馬》

  己不正,焉能正人。

  出處:《論語》

  原句:茍正其身矣,于從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譯文:不能夠端正自身的行為,又怎麼去使別人端正呢?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建黨95週年大會中如是説

  實踐證明,只要真管真嚴、敢管敢嚴,黨風建設就沒有什麼解決不了的問題。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己不正,焉能正人。”我們要從中央政治局常委會、中央政治局、中央委員會抓起,從高級幹部抓起,持之以恒加強作風建設,堅持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堅持抓常、抓細、抓長,使黨的作風全面好起來,確保黨始終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

  學習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論語·子路》

  君子之修身也,內正其心,外正其容。——〔宋〕歐陽修《左氏辨》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大學》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出處:〔先秦〕屈原《離騷》

  譯文:在追尋真理方面,前方的道路還很漫長,但我將百折不撓,不遺餘力地去追求和探索。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建黨95週年大會中如是説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全黨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永遠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永遠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勇於變革、勇於創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滯,繼續在這場歷史性考試中經受考驗,努力向歷史、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優異的答卷!

  學習

  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先秦〕屈原《離騷》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挂雲帆濟滄海。——〔唐〕李白《行路難》

  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遠。——《論語·泰伯章》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