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被“早餐奶奶”感動之餘 有關部門需要彌補什麼
淩晨兩點,大山還在沉睡,山間一盞溫暖的爐火卻已燃起,磨豆漿、蒸糰子、煮粽子、切配菜,4個小時後,一位老人傴僂著腰,將食材、煤爐和開水用小推車推到黃壇口鄉小學門口……這位名叫毛師花的老奶奶已經83歲,她已經在校門口賣了24年早點,人稱“早餐奶奶”。最令人稱道的是她,這24年來她從未漲過價。24年前賣五毛錢的豆漿、蛋餅、糯米粿,現在依然賣五毛錢。
毛奶奶一開始賣早餐,也許是退休後賺點外快,補貼家用。那時五毛錢還很值錢,每天一車早點想必賺的錢不比退休金少。鈔票一天天多起來,購買力一天天小下去,這個過程就像溫水煮青蛙,讓人習焉不察。老人眼睛不好使,最怕找零,不漲則已,一漲務必漲到一元。事實上,廣州的早餐包子店就是按照這個節奏漲價的,但是小山村不比大城市,大城市鄰裡街坊也是熟口熟面,畢竟交情淺,小山村不僅出門見熟人,而且沾親帶故,尤其是面對可愛的孩子。收錢已經有點難為情,更別説大幅度漲價。也許一次一次的難為情,耽擱下來,猛回首才發覺是一則感動中國的題材。
換做日本,24年不漲價大概很難上新聞版,要漲價才算新聞。前不久,日本赤城乳業宣佈冰棍從堅持了25年的60日元(約3.5元)漲到70日元(約4元),高管集體鞠躬向公眾致歉。且別著急羨慕日本物價穩定,因為日本工資也二十多年不怎麼漲了。物價與工資,漲與不漲,各有各的喜悅和憂傷,難分好壞,但在具體到某個人群,則是優劣明顯的。
物價穩定顯然有利於退休老人,物價上漲顯然不利於他們。日本不僅是個老齡社會,而且老人掌控了社會。投票權有年齡下限,沒有上限,佔絕對優勢的老齡選民所選擇的政策路線,導致年輕人生活壓力沉重,婚姻生育意願低迷,看不到未來。而中國相反,崇尚創新、速度,不僅物價和工資連年上漲,大量的風險投資還紛紛往年輕人身上砸去。不要説老人,連中年人都感覺被社會所拋離、冷落。
造成中日兩國反差的,有複雜的文化和制度背景,但兩國央行所採取的政策取向是重要推手。在被“早餐奶奶”感動之餘,有關部門是不是要為退休金縮水的億萬老人彌補些什麼?(余以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