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美學者:中拉關係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羅歡):隨著阿根廷中右翼政府上臺、巴西總統羅塞夫被強制停職180天、委內瑞拉反對派展開對現任總統馬杜羅的“罷免攻勢”等,左翼遭遇空前危機,拉美地區政治格局發生了深刻變化,再加上今年上半年以來,受全球經濟復蘇緩慢、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低迷以及世界金融市場動蕩的制約,拉美經濟增長乏力。這是否會對中拉關係造成影響?對此,記者日前採訪了來華參加“未來之橋”項目的幾位拉美學者,他們都對未來中拉關係的發展持積極樂觀態度。
傑拉德·吉隆所在的阿根廷拉美中國政治經濟研究中心與中國保持著長期積極的聯繫,該中心還在阿根廷開設中文課程、中國政治經濟培訓研修班等,見證並推動著中拉關係的不斷發展。傑拉德肯定了中拉在經貿和文化交流領域日益密切的往來關係,對於拉美政局變化對中拉關係的影響,他表示:“近年來,幾個拉美國家的政局發生變化,向中右轉變,這個政治轉變並沒有造成中拉關係的不穩定,中國和我們這些國家的戰略夥伴關係將一直延續下去,這是基本的,在這方面還有很多進步的空間。”
在哥斯達黎加《共和國報》經濟問題分析師哈維爾看來,拉美地緣政治格局所發生的改變,對於中國同拉美展開外交與合作是件好事。他説:“拉美的市場正在向外打開,未來我們會發現拉美各國的意識形態在相互接近,對中國來説,同一個想法相似的區域商談合作比跟一個各持己見的區域合作更加容易。”
近10年來,中拉在經貿領域的合作呈現跨越式發展。據統計,2000年到2015年,中拉貿易額增長近22倍,中國已成為拉美僅次於美國、歐盟的第三大貿易夥伴。哈維爾認為,為了適應中國經濟“新常態”,更加有效地實現互利雙贏,拉美國家應該努力提高出口産品的附加值。他説:“我認為,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更加注重國內消費,中産階級日益龐大,這為拉美國家提高産品附加值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機會。”
巴西是中國在拉美的第一大貿易夥伴,中國是巴西第一大進口來源國和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巴西司法部國務秘書貝托認為,巴中的貿易合作已十分深入,雙方應把握機遇。他説:“巴中經貿關係處於一個特別時期,對雙方來説都有機遇,巴西現在需要基建和科技創新方面的投資來提高生産力,這對中國來説也是一個機遇,因為巴西市場很大,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以及優質的人力資源,因此我覺得巴中合作已不僅限于資源和原材料的交換,現在的合作更加深入,是一個生産效率的合作。”
第一次來中國的巴西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協調人雷奧納多·帕斯表示,中國之行給他帶來了不同的視野,他願意把這些信息帶回巴西,增進兩國間的理解。在他看來,中國已經成為一個世界強國,承擔著更多的責任。他説:“中國已經是一個世界強國,中國的話語有價值、有分量。一個人如果有實力,就有責任。中國需要在全球定好位,許多國家就會把眼光放在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