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仲裁裁決會生出哪些禍端
筆者在近一個月內出席了多場國際對話會,參加了幾場有關南海問題的圓桌討論會,幾乎所有場合的重要話題都無一例外是中菲南海仲裁案,大有“山雨欲來風滿樓”之勢。那麼仲裁裁決公佈會對南海地區形勢、中美關係、周邊關係産生哪些影響?中國在南海是否會面臨新挑戰?
首先,裁決將導致南海形勢發展的不可預測性增加,中美關係可能下滑至新的臨界點。美國利用仲裁裁決以政治、外交和軍事手段向中國施壓將達到前所未有的水準。對美國來説,經其精心策劃和強推的仲裁裁決的出臺,是它高舉國際法“大旗”逼中國就範的絕佳機會。南海對美國來説,是維持其在西太平洋戰略優勢和海洋霸主地位不可或缺之海域,也是牽制中國海上力量發展不可多得的重要抓手。雖然美國既非南海沿岸國亦非領土爭議聲索方,理論上我們不應用南海問題來定義中美關係,南海問題也不應成為中美之間一個新的戰略焦點,但恰恰就是在這個時候南海問題成為了守成大國和新興大國之間的“安全困境”。
基於以上分析,中美兩國未來圍繞是否執行仲裁裁決而展開的輿論戰、外交戰和海上行動較量將可能異常激烈。對此,我們應有充分的思想準備和應對手段,既要堅定捍衛我國的南海島礁主權和海洋權益,也要管控中美在南海可能發生的危機,防止衝突升級和擴大從而導致局勢失控。
其次,日本將成為繼美國之後,中國在南海面臨的一個新的麻煩製造者和地緣政治對手。隨著日本社會的進一步右傾化、對華戰略疑慮加深和《新安保法》的生效,日本在南海問題上的角色也迅速發生了變化,從而迫不及待地由幕後跳到了前臺。
日本介入南海問題的考量,是擔心中國在南海所進行的正當維權和針對別國的侵權行為所採取的反制措施,會複製到東海釣魚島海域,所以追隨美國利用仲裁案牽制中國,在政治、外交領域置中國于被動地位符合日本的利益。在軍事上,日本將可能以美國的邀請和拉攏,及《新安保法》生效為由,通過軍事合作、提供援助、基地使用和聯合軍演等途徑逐步擴大其在南海的軍事存在。可以預測,日本將利用這一難得的機會,把南海當成檢驗其行使集體自衛權的試驗場,同時成為南海“軍事化”的新推手和急先鋒。
第三,中國-東盟關係將經受新的考驗。東盟的“大國平衡”外交戰略將會因為仲裁裁決的立場分化而受到挑戰。從理論上講,南海問題並非中國和東盟之間的問題,更不是中國東盟關係的全部。但自東盟共同體建成以來,由於少數國家試圖用南海問題綁架整個東盟,以及美日對東盟實施“離間戰略”,東盟在南海問題上對中國的態度似乎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對華態度出現搖擺或“親美”傾向。東盟國家是我國的重要近鄰,中國東盟關係是我國最重要的周邊關係之一。
長期以來,中國高度重視與東盟的關係、支持東盟一體化進程,而東盟所奉行的“獨立、中立”的對外政策也符合中國自身的利益。但如果東盟在仲裁裁決問題上在中美之間選邊站,將無疑會對中國東盟關係産生負面影響。
第四,中國和除菲律賓以外的其他聲索國的雙邊關係將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波動。中菲關係由於菲律賓單方面提起強制仲裁程式而嚴重受損,隨著仲裁案始作俑者阿基諾三世的下臺,中菲關係也出現了改善的希望,當然這還取決於杜特爾特政府是利用仲裁結果進一步挑釁中國南海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還是選擇重新回到談判桌前。而對越南等其他爭端國來説,仲裁裁決可能是一支雙刃劍。因為這些國家可能視裁決結果對其有利為機遇,而採取更為大膽的冒險性行為,挑釁中國在南海的主權或主權權利,中國當然絕不會對此坐視不管。但毋庸置疑,如果發生海上衝突事件,對中國與有關國家的雙邊關係造成的影響是可以預見的。從這個意義上講,裁決對那些試圖借機獲利的國家而言,可能是“禍”而非“福”。
最後,因為裁決的干擾,有關南海的規則和機制建設進程可能受挫。因為仲裁可能導致的南海利益格局調整和遊戲規則突變,必然造成爭端方和利益攸關方調整其新的利益訴求和戰略目標。具體來講,仲裁裁決對中國和東盟國家正在進行的南海行為準則(COC)磋商將産生一定負面影響,個別爭端國要麼對已經達成共識的有關內容提出異議,要麼節外生枝地拖延“行為準則”磋商進程。從這個意義上講,仲裁裁決出爐將使未來南海地區的安全和危機管控機制建設徒生變數。
仲裁否定不了中國在南海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也動搖不了中國政府和人民捍衛國家領土主權的堅定決心和意志。中國不執行對中國沒有約束力的非法無效裁決,是履行《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簡稱“公約”)賦予締約國應有的權利,同時也是捍衛“公約”權威性和嚴肅性的必要舉措。南海問題的解決之路雖然註定漫長,但“談判協商”和“共同開發”仍是解決這一世紀爭端的終極途徑和不二選擇。(吳士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