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部分城市停車設施PPP項目盲目上馬 企業擔心被套牢

2016-07-11 07:54:29|來源:人民日報|編輯:靳松

  部分城市停車設施PPP項目盲目上馬 企業擔心被套牢

  促進民間投資不僅有利於穩增長、保就業,更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發展升級的重要內容。當前,民間投資增速有所回落,必須採取有力措施促進民間投資回穩向好。作為促進民間投資的重要舉措,PPP模式即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近年來被大力推廣,各地水利、高速公路、城市軌道、農業等各類PPP項目加速推出。然而,與項目數量、投資規模形成鮮明對比的,是PPP項目落地率僅為20%—30%。

  這樣的局面如何改變?從今天起,本版推出系列報道“PPP的故事”,通過講述那些在PPP項目中受挫的、觀望的、成功的投資者故事,來分析PPP項目為何會出現結緣難、落地難現象,探討該怎樣破解這些難題,讓PPP項目叫好又叫座。

  ——編 者

  停車難,是很多有車一族的切身感受。業內人士介紹,目前全國城市停車設施缺口普遍超過50%。

  為緩解停車難,2015年8月,國家發改委、交通運輸部、財政部等八部門發佈《關於加強城市停車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指出將通過各種形式廣泛吸引社會資本投資建設城市停車設施,大力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

  需求空間巨大,政策支持給力,企業很積極。然而,這一各方寄予厚望的PPP項目卻遭遇了一些“成長的煩惱”。一位多年從事立體停車位建設、近年在多地參與了此類PPP項目投資的重慶企業家沈先生,就向記者吐了苦水。

  一些項目盲目上馬

  有的停車場剛投入使用就超負荷運轉,還有的車流量太少很難回本

  目前的城市停車設施PPP項目,一般由政府提供土地和車位補貼,企業通過二三十年的收費實現盈利後,將管理權交還政府。收費標準一般由企業按照市場標準定價,政府實施監管。

  沈先生介紹,各地政府普遍歡迎社會資本投資建立體停車場,但不少PPP項目上得有點盲目。“我們考察過幾個建成的項目,有的剛投入使用就超負荷運轉了,有更多的錢可賺卻賺不了;還有的車流量太少,還不知猴年馬月才能達到設計規模,很難回本。”

  PPP項目盲目上馬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規劃滯後。“對很多城市而言,規劃滯後既是造成停車難的重要原因,也是緩解停車難的一大瓶頸。”沈先生告訴記者,公司到某個縣級市投標,在制定文書階段了解到,“十三五”期間該市只規劃增加3000個停車位,可實際上今年以來該市汽車保有量月均增加近百輛,還有不小的停車位歷史欠賬需要補上。後來公司根據市場調查結果,與當地相關部門溝通後得知,他們也知道規劃做得保守,但他們的“小九九”是:停車位規劃少了,還可以推説是歷史遺留問題,但要是完不成規劃目標,卻會被問責。

  立項盲目的另一個原因是操作不規範。一些地方為了擠進PPP示範項目名單,獲得政策支持,很多基礎工作都沒做紮實,就急急忙忙把項目報了上去。

  沈先生説,蘿蔔快了不洗泥,有的PPP項目甚至直接讓社會資本方拿方案,在項目評估篩選過程中最核心的“物有所值”評價環節沒有受到足夠重視,基本都是走程式。一些項目的政府補貼金額不是系統推算出來的,而是“簡單一算”,即潛在社會資本方出的投資金額與項目投資金額的差額加上銀行利息。

  然而,一些地方政府也有自己的苦衷。某省一個地級市分管PPP的金副市長告訴記者,PPP雖然是促投資、補短板的有效載體,但它是個新生事物,需要不斷完善,地方政府也對其有個熟悉的過程。由於缺乏專業知識、信息不對稱等原因,政府在跟專業的社會資本方談判時難免會處於“下風”。

  參與了多個PPP項目後,沈先生積攢了不少相關經驗,他建議,地方政府其實可以把目標、需求和問題列出來,每個想參與投資的社會資本團隊拿出方案,地方政府挨個公開地與他們談判。在此基礎上,地方政府整合選擇一個最適合本地的方案,然後制定規則來選拔最適宜的社會資本合作夥伴。

  一些項目手續難辦

  立體停車位項目審批手續比蓋個大樓還多,一旦遇到問題相關部門又互相踢皮球

  一些項目是立項盲目,另一些項目則遭遇手續難辦。

  《關於加強城市停車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提出,簡化投資建設、經營手續辦理程式,提高工作效率,按照規定辦理時限和程式完成項目業主或投資主體提出的停車設施建設項目的審批(或核準)。“政策文件已經很明確了,但一些地方政府並沒有出臺實施細則,使這一文件落地情況不太理想。”沈先生説,投資立體停車位,首先遭遇的瓶頸就是繁瑣的審批程式。

  審批繁瑣讓不少投資商望而卻步。“城市停車問題,沒一個明確的部門統管,卻又跟很多部門相關。特別是立體停車位項目辦審批手續,規劃、建設、綠化、消防等部門都要過一遍,手續甚至比蓋個大樓還多。”沈先生介紹,有個同行為了某市的PPP項目手續跑了一年多,最終被拖得沒了脾氣,決定放棄。沈先生建議,為加快PPP項目落地,停車場建設不妨採取備案制,政府劃撥土地後,承建方在監管部門備案,工程完成後由有關部門嚴格驗收把關。

  多頭管理更讓投資者著急上火。“別看相關審批部門多,但企業真遇到困難經常誰都不理。一旦遇到問題需要協調解決,各部門往往互相踢皮球。”沈先生的公司在南方某個三線城市投資一個PPP項目,建2萬個立體停車位。為給項目找地,企業找規劃部門,他們説沒有停車場建設用地的規劃;找國土部門,説找不到合適的土地,見企業不滿,負責人甚至甩下一句話:“要不你們自己想想辦法,找地建去?”……最後,企業只好找到分管市領導求助。

  “現在我們總結出了‘經驗’,對於PPP項目如果地方政府沒有一個協調部門或者協調機制,我們寧可不投,也不想被‘套牢’。”沈先生説。

  本應由政府部門提供的大量基礎信息匱乏,也經常拖項目後腿。“一些地方連某個地段周邊現有停車位數量、分佈情況等基礎信息都是一本糊塗賬,直接導致一些項目前期工作週期拖得非常長。”沈先生告訴記者,這些信息對項目決策至關重要,由於政府沒有準確的信息可以提供,公司工作人員不得不去“掃街”收集,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直接造成項目落地緩慢。

  企業承擔的風險不小

  建設過程中政府換屆,新市長直接把原來的方案給否了,企業前期投入都打了水漂

  “PPP項目基本都是微利,但企業承擔的風險卻不小。”沈先生説。

  土地供應經常“卡死”項目。立體停車場PPP項目能否順利實施,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政府是否能夠及時供地。然而,很多城市規劃預留的停車場用地根本不足,不少地方甚至幾乎沒有相關地塊。一些城市即使規劃了,但土地屬性和用途非常複雜,很多地也不能立即投入使用,需要慢慢徵收,這導致一些PPP項目被迫“等米下鍋”。

  沈先生説,PPP項目一般週期較長,政府換屆可能給他們帶來不可預知的風險。為緩解某市一個大型醫院停車難,沈先生的公司投資在醫院公用綠地上建立體停車場,建設過程中政府換屆,新市長直接把原來的方案給否了,理由是立體停車場破壞綠地不好看,要求改為往地下建。“企業只能推倒重來,前期投入都打了水漂。”

  “一些地方經常一屆領導一個想法,決策多變帶來的風險有時大到讓企業很難承受。企業出於自保,會傾向於追求回報短平快的方案,比如立體停車場建成後,我們傾向於出售停車位而不是通過收取停車費來兌現回報。” 沈先生説。

  然而,從公共利益的角度來衡量,很多PPP項目的社會投資方過快追求回報,往往不見得是好事。“企業追求暴利或者快錢,往往會對公共産品和服務的品質等帶來不利影響,政府作為公共利益的代表,自然不能坐視不管。” 金副市長説,這樣往往容易導致政企雙方合作不愉快,直接影響PPP項目的成效。

  “PPP項目流程複雜,需要不少政府部門深度配合,實際上,在和一些地方政府部門打交道過程中,我們能感覺出來他們的積極性不是太高。”沈先生説,一個重要原因在於,一些官員覺得幹的活沒比以前少,但自己在PPP項目中的主導權不夠大,因而推進PPP項目的動力不是那麼強。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