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加強全球安全治理刻不容緩
當今世界,雖然和平發展仍是主流,但是,恐怖主義、霸權主義、軍國主義等全球性挑戰也同樣層出不窮,維護世界和平面臨新挑戰,加強全球安全治理需要新思維新方案。4月1日,習近平在華盛頓出席伊朗核問題六國機制領導人會議時指出:“當今世界仍不太平,國際熱點此起彼伏,加強全球安全治理刻不容緩。” 7月1日,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産黨95華誕時指出:“什麼樣的國際秩序和全球治理體系對世界好、對世界各國人民好,要由各國人民商量,不能由一家説了算,不能由少數人説了算。”近一段時期以來,南海的安寧與和平受到了極大挑戰,一些國家興風作浪,上演南海仲裁案鬧劇,踐踏國際法,更加凸顯出全球安全形勢的嚴峻性,也提醒愛好和平的人們要採取正確的方式解決全球安全治理問題。請隨“學習中國”小編一起學習習近平同志關於有效實現全球安全治理的新理念。
圖為:2016年7月1日,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95週年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
一、對話談判是解決熱點問題的最佳選擇
各國交往頻繁,磕磕碰碰在所難免,關鍵是要堅持通過對話協商與和平談判,妥善解決矛盾分歧,維護相互關係發展大局。對待國家間存在的分歧和爭端,不能動輒訴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熱衷於使用武力,不是強大的表現,而是道義貧乏、理念蒼白的表現。2015年9月28日,習近平在第七十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時指出:“協商是民主的重要形式,也應該成為現代國際治理的重要方法,要倡導以對話解爭端、以協商化分歧。”
對話談判是增互信、解紛爭、促安全的最好辦法。武力不是解決問題之道,零和思維無法帶來持久安全。通過對話談判,各方才能尋求最大公約數,爭取最好結果。2014年5月21日,習近平在亞洲相互協作與信任措施會議第四次峰會上指出:“有句諺語説得好:‘力量不在胳膊上,而在團結上。’要通過坦誠深入的對話溝通,增進戰略互信,減少相互猜疑,求同化異、和睦相處。”“要堅持以和平方式解決爭端,反對動輒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反對為一己之私挑起事端、激化矛盾,反對以鄰為壑、損人利己。” 要互諒互讓,堅持對話協商和平解決爭議。習近平在亞信第五次外長會議開幕式上指出:“‘恃德者昌,恃力者亡。’弱肉強食有違時代潮流,窮兵黷武締造不了和平,互諒互讓才能帶來穩定,堅守道義才能贏得持久安全。我們要堅持通過對話協商,依據國際法,堅持以和平方式解決爭議問題,以對話增互信,以對話解紛爭,以對話促安全。針對複雜的地區熱點問題,有關各方要保持冷靜、堅守和平,避免採取使局勢升級的行動,通過建立規則機制管控危機,通過增進互信緩和緊張,通過政治手段化解危機,逐步推動問題解決。”
對話過程雖然漫長,甚至可能出現反復,但後遺症最小,結果也最可持續。伊核問題在經歷了長時間的對話談判後,終於在維也納達成全面協議,使這場持續13年之久的國際爭端最終得到了圓滿的政治解決,不能不説是各方同時選擇了對話這一行之有效的最佳方式的結果。由此可見,面對熱點問題和重大爭端,衝突各方應該開啟對話,把最大公約數找出來,在推進政治解決上形成聚焦。同樣,我國也選擇對話談判的方式來解決南海、釣魚島等問題。在南海議題上,習近平指出:“中國一貫致力於維護南海地區和平穩定,堅定維護自身在南海的主權和相關權利,堅持通過同直接當事國友好協商談判和平解決爭議。中方願同東盟國家一道努力,將南海建設成為和平之海、友誼之海、合作之海。”
對話協商雖然費時費力,但成果牢靠。雖然可能有些問題一時難以形成共識,但常常會為下一步解決問題打下基礎,至少可以為管控分歧創造條件。也許對話的結果有時不及預期,有時無果而終,有時甚至是不歡而散,但無論如何,對話是比對抗更好的選擇。對於對話的各方而言,誰也承擔不起放棄合作、全面對抗的代價。2015年6月,在第七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和第六輪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聯合開幕式上,中美兩國對話夥伴就都“不約而同”地強調合作積極面,希望兩國避免戰略誤解誤判,管控分歧,並且完全同意“對話是比對抗更好的選擇”。
圖為:2016年4月1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華盛頓出席伊朗核問題六國機制領導人會議併發表重要講話。
二、大國協作是處理重大爭端的有效渠道
我們雖然處於一個風雲變幻的時代,但和平發展、合作共贏仍然是時代潮流。舊的殖民體系土崩瓦解,冷戰時期的集團對抗不復存在,任何國家或國家集團再也無法單獨主宰世界事務,這就要求各國、特別是大國必須在全球或區域治理問題上協調合作。作為21世紀的大國,必須以歷史的眼光審視問題,從戰略的高度思考問題。唯如此,才能實現一個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習近平指出:“國際社會是命運共同體。大國要像伊朗核問題六國那樣成為解決問題的中流砥柱。”
大國在處理國際事務中的作用舉足輕重,對處理重大爭端發揮著重要的影響,有時甚至可以深刻影響世界歷史發展的進程。所以,只有通過大國之間的協商合作,走“大國協作”、“共同安全”的道路,才是解決全球安全問題的現實途徑。“國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也。”道義和正義是大國氣象的體現。大國之間的協調與合作要堅持正確的義利觀,政治上主持公道、伸張正義,經濟上互利共贏、共同發展,國際事務中講信義、重情義、揚正義、樹道義。只有各個大國“義”字當頭,齊心協力,才能有效處理重大爭端,才能在建設新型大國關係的基礎上最終形成一個普遍、高效、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模式。習近平指出:“中國先哲老子講:‘大邦者下流。’就是説,大國要像居於江河下游那樣,擁有容納天下百川的胸懷。中國願意以開放包容心態加強同外界對話和溝通,虛心傾聽世界的聲音。我們期待時間能夠消除各種偏見和誤解,也期待外界能夠更多以客觀、歷史、多維的眼光觀察中國,真正認識一個全面、真實、立體的中國。”
實現大國協作,要建設全球夥伴關係,構築新型大國關係。習近平在第七十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時指出:“我們要在國際和區域層面建設全球夥伴關係,走出一條‘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的國與國交往新路。大國之間相處,要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大國與小國相處,要平等相待,踐行正確義利觀,義利相兼,義重於利。”新型大國關係是以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合作夥伴關係為核心特徵的大國關係。作為在地區及全球事務中具有舉足輕重影響的兩個大國,中美兩國在全球治理領域有著廣泛的利益交匯點,也肩負著重要的責任和使命。2013年6月,習近平主席在與美國總統奧巴馬在安納伯格莊園會晤時提出,要建立“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中美新型大國關係,不斷深化雙方的利益交融格局。習近平指出:“中美建設新型大國關係前無古人、後啟來者。中美需要在加強對話、增加互信、發展合作、管控分歧的過程中,不斷推進新型大國關係建設。”對於中國和歐盟之間,習近平指出:“要和平不要戰爭、要多邊不要單邊、要對話不要對抗是雙方的共識。我們要加強在全球性問題上的溝通和協調,為維護世界和平穩定發揮關鍵性作用。文明文化可以傳播,和平發展也可以傳播。中國願意同歐盟一道,讓和平的陽光碟機走戰爭的陰霾,讓繁榮的篝火溫暖世界經濟的春寒,促進全人類走上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道路。”
圖為:2015年9月28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紐約聯合國總部出席第70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併發表題為《攜手構建合作共贏新夥伴 同心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講話。
三、公平公正是達成國際協議的基本原則
“惟天至公,不視國之大小,而視事之是非。”“公平”最重要的價值,是保障在國際社會中國與國的平等和機會均等,避免歧視對待。“公正”則主要是維護正義。公平強調實質正義和實體正義,核心是平等的;公正強調形式正義和程式正義,核心是無私和中立。要達成國際協議,“公平公正”這個最基本的原則不能有絲毫悖逆。近期,由阿基諾三世統治下的菲律賓擔當主演、美國幕後操縱、日本充當“託兒”“合作”共演的所謂南海仲裁案就是典型的違反公平公正原則的一齣反華鬧劇,可謂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一言得而天下服,一言定而天下聽,公之謂也。”惟有公平公正合理,才能為人所信服,才能在國際社會上得到認可與尊重。2014年6月28日,習近平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發表60週年紀念大會上發表講話時指出:“‘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公平正義是世界各國人民在國際關係領域追求的崇高目標。”
公平的核心是平等。要成功達成國際協議,必須保證是各方權益平等和機會均等。世界的命運必須由各國人民共同掌握,世界上的事情應該由世界各國政府和人民共同商量來辦。壟斷國際事務的想法是落後於時代的,壟斷國際事務的行動也肯定是不能成功的。2015年9月26日,習近平在聯合國發展峰會上指出:“我們要爭取公平的發展,讓發展機會更加均等。各國都應成為全球發展的參與者、貢獻者、受益者。不能一個國家發展、其他國家不發展,一部分國家發展、另一部分國家不發展。各國能力和水準有差異,在同一目標下,應該承擔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要完善全球經濟治理,提高發展中國家代表性和發言權,賦予各國平等參與規則制定的權利。”2016年4月1日,習近平在華盛頓核安全峰會上的講話中強調:“我在海牙峰會上主張構建一個公平、合作、共贏的國際核安全體系。以公平原則固本強基,以合作手段驅動發展,以共贏前景堅定信心,為核能安全造福人類提供強有力、可持續的制度保障。”
要成功達成國際協議,各國的正當關切都應該得到妥善解決。習近平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發表60週年紀念大會上指出:“我們應該共同推動國際關係合理化。適應國際力量對比新變化推進全球治理體系改革,體現各方關切和訴求,更好維護廣大發展中國家正當權益。”安全應該是普遍的、世界的。各國都有平等參與國際和地區安全事務的權利,也都有維護國際和地區安全的責任。我們要尊重和保障每一個國家的安全。不能一個國家安全而其他國家不安全,一部分國家安全而另一部分國家不安全,更不能犧牲別國安全謀求自身所謂絕對安全。
國際爭端要公正解決,搞雙重標準行不通。公正是解決國際爭端的基石和靈魂,是解決國際爭端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國際爭端要公正解決,只能以國際法和公認的國際關係基本原則為標準。習近平強調:“我們應該共同推動國際關係法治化。推動各方在國際關係中遵守國際法和公認的國際關係基本原則,用統一適用的規則來明是非、促和平、謀發展。‘法者,天下之準繩也。’在國際社會中,法律應該是共同的準繩,沒有只適用他人、不適用自己的法律,也沒有只適用自己、不適用他人的法律。適用法律不能有雙重標準。我們應該共同維護國際法和國際秩序的權威性和嚴肅性,各國都應該依法行使權利,反對歪曲國際法,反對以‘法治’之名行侵害他國正當權益、破壞和平穩定之實。”
圖為:2014年5月21日,亞洲相互協作與信任措施會議第四次峰會在上海舉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主持會議併發表題為《積極樹立亞洲安全觀 共創安全合作新局面》的主旨講話。
四、政治決斷是推動談判突破的關鍵因素
在選擇對話談判的基礎上,通過大國協作的有效渠道,堅持公平公正的基本原則,如要推動談判取得實質性進展和突破,政治決斷是至關重要的關鍵環節。談判進行了一段時期和深入到一定程度,特別是到了臨界點的時候,談判各方、尤其是主要談判方,應該儘快作出政治決斷。如果不能把握最佳時機抓住歷史機遇作出政治決斷,談判突破的可能性會因此變小、甚至消失。所謂“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功者難成而易敗,時者難得而易失”。習近平多次提及一句中國古話:“來而不可失者,時也;蹈而不可失者,機也。”也就是説,不管是國與國的合作關係,還是國際爭端中談判各方的基本利益防線,都要看清時運和機遇,以正確的政治決斷,做到“來不可失”、正確決策,做到“蹈不可失”、運籌帷幄。在談判過程中,各方則應當抓住主要矛盾,在關鍵時刻作出決斷。談判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各方必須堅定政治意願,相向而行,及時作出政治決斷,共同推動談判取得突破,以達成最終協議。
推動談判突破極其重要的是,各方在談判中堅持共識,聚焦並彌合分歧,本著分步對等的原則,尋求在“各方都同意的合理時間框架”內一攬子解決全面協議中的焦點問題。任何談判,都是越到最後,細節就會越突出,困難就會越大。因此,政治決斷也就變得更加必要,甚至更為緊迫。伊核問題得以解決,非常關鍵的一點,就是得益於談判各方搶抓機遇,及時拿出足夠的政治決斷,做出的正確決定。中國對包括伊朗核問題談判在內的所有對話與談判,都一貫秉持以正確的政治決斷推動談判突破的思路和觀點。同樣,我們也主張在今後所有的對話談判中,談判各方都能堅定信心、相向而行,給談判注入更多政治動力,以政治決斷推動談判突破並儘早達成互利共贏的全面協議。
我們處在同一個世界,生活在同一個地球,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是時代潮流,不可阻擋。不管是大國小國,都應樹立命運共同體意識,順應時代潮流,堅持同舟共濟,為人類社會應對21世紀的各種挑戰作出自己的貢獻,共建全球安全新體系。習近平指出:“我們應該倡導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安全的理念,尊重和保障每一個國家的安全,加強國際和地區合作,共同應對日益增多的非傳統安全威脅。”
來源:學習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