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大國工匠:盾構研究40年“只進不退”的“老頑固”李建偉

2016-07-24 11:41:11|來源:央廣網|編輯:谷士欣

  大國工匠:盾構研究40年“只進不退”的“老頑固”李建偉

  李建偉向徒弟們介紹盾構的零部件組成

  央廣網上海7月23日消息(記者 王晶)2015年6月,全長5260米的上海虹梅南路越江隧道盾構拆除完畢,基本具備通車條件,預示該工程提前2個月完工, 作為該項目的主力,上海隧道機械製造分公司車間主任李建偉自掏腰包與工友們喝了一頓酒當作慶祝,這也是他參與100多個市政建設重大項目時,少有的娛樂方式。

  大國工匠:盾構研究40年“只進不退”的“老頑固”李建偉

  李建偉與工友討論盾構的構架問題

  作為國産盾構的“智”造者,常年在外搞工程的李建偉有一身的“毛病”。由於隧道空間狹小,有時深度高達40米,裏面的濕度較大,往往超過正常人身體的極限值,時間久了,一直在隧道內堅守的李建偉在2012年就生了一場大病。此後,年近60歲的李建偉考慮到身體問題,結束了過去十幾年“週末很少休息”的狀態。

  隧道盾構項目(盾構即隧道掘進機,在我國習慣稱為盾構),工期緊且持續時間長,用李建偉自己的話講:“工程等著呢,容不得休息的。”有時工期長、壓力大時,“老煙民”李建偉一天能抽上一盒的煙,由於吸煙量過多,還曾住進過醫院。“當年要是我不住院沒護士照顧我,怎麼能有機會給我兒子介紹現在的護士媳婦!”在徒弟衛永清眼中,師傅永遠是個“樂天派”,卻也還是個“只進不退”的“老頑固”。李建偉常常和徒弟講:“只要有盾構‘只進不退’的精神,沒有什麼事兒是做不好的。”

  大國工匠:盾構研究40年“只進不退”的“老頑固”李建偉

  李建偉與徒弟們在辦公室討論盾構模型圖

  紮根隧道事業四十餘年,李建偉先後榮獲2008年上海市軌道交通立功競賽優秀建設者、2011年上海市首席技師、2015年至2017年上海市徐匯區高技能人才等榮譽。更值得一提的是,在承接新加坡地鐵盾構項目、印度地鐵盾構以及香港昂船洲盾構等項目後,更是打破了洋盾構一統天下的局面。

  雖獲譽無數,但是李建偉似乎卻不太看重這些:“我這個人做事兒要麼不做,要做就一定會把它做到最好!”

  大國工匠:盾構研究40年“只進不退”的“老頑固”李建偉

  李建偉在車間

  “掘地三尺” 非一日之功

  上海長江隧道自2014年12月開工起,就因其“長、大、深”的特點,吸引著業界同行的目光。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李建偉和他的團隊承接製造了兩台長江隧橋盾構—長江一號和長江二號,這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盾構,直徑達15.43米,但是當年在上海乃至全中國,都沒有一個機床,可以承重達一千多噸並對如此之大的盾構殼體驅動安裝部位進行金加工設備。

  “辦法總比困難多。”這是李建偉常挂在嘴邊的“口頭禪”。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李建偉和他的團隊夜以繼日的模擬試驗、反復驗證,最終組裝出一台“土立車”,實現了工件不動立車動的反式加工模式,開創出國內超大直徑盾構驅動內圓立車設備,完成了超大直徑盾構殼體的金加工任務,創造並刷新了超大直徑盾構加工的新工藝。

  時至今日,經李建偉手底做過的大型盾構不下100個,均應用在國家重大隧道工程建設當中。但“為山九仞,豈一日之功”。

  1996年, 當時月收入只有1900元的李建偉每天奔波在各個工地車間,對於那時只有7歲的兒子,現在回想起來李建偉滿心的愧疚。“那時,白天我和老婆都上班,就把兒子直接鎖在家裏,讓他在家看電視。到了中午從工地回家給兒子做飯。有次晚上老婆有事加班,深夜10點半我從工地趕到家,兒子竟然將門栓在裏面栓上睡著了,敲半天沒有應答,沒辦法我只能將窗戶的玻璃砸掉,自己爬進去。”

  聽過這事兒的工友都覺得有趣,但是只有李建偉自己心裏清楚,幾十年來每天的早出晚歸,除了為了這個家,更是想在盾構研究方面走得更遠。

  在剛進廠一年,李建偉雖作為學徒,跟著師傅學習盾構技術,但骨子裏總有那種不服輸的勁兒,“那時師傅教我打孔,他將零件交給讓我操作,但是我剛畢業就連盾構基本的操作都不太懂,下班後騎自行車回家,我琢磨了一路,騎到一半我決定回車間,一個人連夜將剩下的零件全部打完。”

  如今,已經成為30個徒弟師傅的李建偉依然沒有閒下來,目前正在進行矩形盾構機的模擬試驗研究。他介紹:“矩形盾構機比圓形盾構機能更加充分利用隧道空間,但製造難度卻比圓形盾構大的多。”

  同時,這是國內第一個矩形盾構機,將於今年下半年正式完工,但是對於即將退休的李建偉來説,這也許是他40餘年的一線生涯中創造的的最後一個盾構。

  大國工匠:盾構研究40年“只進不退”的“老頑固”李建偉

  李建偉與徒弟討論盾構設計圖

  這個中國人讓德國人服了

  幾十年來,李建偉率領團隊完成各類盾構、頂管製造任務200余臺,各類鋼模産品300余套,極大的促進了國産盾構産業化基地的建設。

  談到國內盾構與國外的差距時,李建偉很堅定:“除了在構架上面的欠缺外,咱們國內盾構綜合起來不輸于包括德國在內的任何一個國家。”

  每個盾構3600噸,上萬的零件,代表著國家的機械化水準,而這個研發國産盾構的老師傅從未給國人丟臉。

  “2004年,建設滬崇蘇越江隧道時,我們和德國海瑞克公司第一次合作,當時的盾構是世界上最大的,直徑是15.43米,安裝到拼裝機時,原來設計圖上的吊點,與我們的設備部分地方不太符合,不具備吊裝的能力,德國人當時堅持自己的方案無誤,師傅和他們溝通説,如果按照這樣的吊點,吊起來時會出現撕裂的情況,但是德國人依然堅持原有的方案。”李建偉的徒弟董賓回憶。

  果然,當盾構吊到3米左右時真的掉下並撕裂,與李建偉當初預想的一樣。這事兒過去後,德國工程師在接下來的工作中只要遇到困難,就去請教他,只要李建偉在工地現場,都會第一時間主動詢問他的看法,甚至經常親自登門拜訪。

  但是,李建偉也坦言,德國人的敬業精神是值得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學習的,當然包括中國。同樣,李建偉的敬業勁兒也都被徒弟們看在眼裏,當年在香港做地下工程時,他竟連續作業長達57個小時沒有上來。在平日,徒弟楊晨平告訴記者,每天下班,所有車間肯定是師傅最晚離開的。

  正是憑藉這份敬業與執著,李建偉已經是當前中國甚至世界上頂尖的盾構專家。

  大國工匠:盾構研究40年“只進不退”的“老頑固”李建偉

  李建偉在車間與德國人商量工程事宜 央廣網記者王晶攝

  星火相傳 後繼有人

  還有一年,李建偉就要退休,但對徒弟的挑選卻十分謹慎。做事態度要認真、需好學,自尊心強,李建偉似乎像是在尋找當年的自己。

  這幾年,他先後培養出楊晨平、丁宏偉等高級技師8名,董賓、徐文彬等高級工32名,還通過“雙師”培養帶教出具有“技師+工程師”職稱的范連、程瀛等青年骨幹能手,為該行業領域輸送了大批高技能人才。

  談到師傅李建偉,平時做工程不太善於表達的徒弟們似乎有誇不完的話。

  現在的車間副主任楊晨平是李建偉一直的徒弟,他認為:“師傅專注做一件事兒,並且會上升至愛好。”

  作為焊工,衛永清1996年進廠,對於“一專多能”的師傅,他認為自己不管投入多久的時間都很難趕得上。“剛進廠時,師傅那時做鉗工,剛出校門的我認為一個鉗工怎能懂得我們做焊工的事兒,後來發現師傅比我對電焊懂得還多。”

  衛永清回憶:“2006年為迎接世博會做工程盾構,因為上海的土質是多元化的,盾構的刀盤需選擇硬質合金刀,當時我按照一般的方法進行氣焊,自認為焊法完全沒有問題。但是師傅卻説,從長期使用角度考慮,你還要注重到刀盤使用時間的問題,隨後便指導我從刀盤的構制上進行改造,最後果然改造效果不錯。”

  事後,剛畢業“意氣風發”的衛永清蔫了,但卻暗自將李建偉當做榜樣至今。

  隨著中國製造2025戰略的出臺和工業4.0的到來,機械制行業造將會進入全面快速發展階段。或許,將會用涌現出更多像李建偉一樣的國産機械“智”造者們。

  大國工匠:盾構研究40年“只進不退”的“老頑固”李建偉

  李建偉的辦公桌 央廣網記者王晶攝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