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甘肅康縣花橋村:旅遊扶貧帶動鄉村發展

2016-07-25 17:37:45|來源:國際在線|編輯:趙妍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屈功澤):花橋村位於甘肅省隴南市,一直以來,這個村莊的經濟狀況和甘肅省內其他農村一樣不容樂觀,務農和外出打工是村民們的主要收入來源。但自從甘肅在全省範圍內實施了精準扶貧政策之後,這個小村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大變化。花橋村利用自身優勢大力發展鄉村旅遊,走出一條幫助農戶脫貧致富的新路徑。

  “感覺環境挺好的,從剛進來的時候就特別舒服。聽説這兒環境特別美,也特別好,就跟著來了。”

  高峰入雲,清流見底;山林翠竹,曲徑通幽……如果不是身邊鄉民淳樸的西北口音,還有商店裏售賣的西北山貨,人們很難相信自己正處於甘肅隴南的深山之中。花橋村,是隸屬於隴南市康縣長壩鎮的一個行政村,全村共有215戶、774人。長期以來,由於耕地面積少、底子薄、基礎條件差,群眾貧困的生活狀況一直難以得到改善。為了改變這種情況,近年來,花橋村在上級黨委政府的領導下,立足實際村情,利用旅遊資源優勢,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摸索出了一條帶動農戶脫貧致富的新路徑。

  今年5月21日,甘肅省鄉村旅遊精準扶貧現場會在花橋村召開,花橋村的旅遊資源在會議上被充分展示。據統計,花橋村前半年累計接待遊客五萬多人次,帶動了本村及周邊村社貧困155戶680人增收。對此,花橋村的大學生村官王長娥感覺有些超乎預料:“21號的那天,光那一天開園,我們的遊客就達到兩萬。我們很多村民都沒有想到,還沒有醒過來。我們會有這麼大的變化,會有一天容納這麼多的遊客。”

  在花橋村村民楊明霞的眼中,村裏發展旅遊幫助自己的收入大增,自己家的農家客棧生意紅火,這要感謝政府在基礎設施和實際補貼方面的幫助:“我們樓上住宿有五個標間,政府是每個房間補一萬塊錢。這一萬塊錢的話,他們有個幫扶單位,比如説,我們是財政局幫扶我們,那麼財政局給我們一個房間補貼五千,政府再出五千,就是補貼一萬。我記得是五月份的時候,我的毛收入可能就是六萬塊錢,四萬到六萬,但是現在的話,可能一個月毛收入就是六萬到十萬,最低不低於六萬。”

  除了在接待環境和補貼農戶上做到精心打造,花橋村在創新鄉村旅遊的運營模式上,包括規範服務品質、價格,甚至包括環境保護方面,都進行了週全的考慮。政府引導花橋村成立了鄉村旅遊協會,吸收了村裏所有的農家客棧,農家樂和小吃攤點成為協會會員。

  花橋村鄉村旅遊協會分為四個分會,涵蓋旅遊扶貧、餐飲、農家客棧和環境衛生四個方面。王長娥介紹説:“旅遊扶貧分會專門研究貧困戶通過鄉村旅遊如何脫貧,如何增收致富;餐飲分會的話,他們每年會給旅遊協會交150塊錢的管理費。我們給他負責清運他們的垃圾。而且我們鄉鎮的食藥監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所會給他們做一些要求;農家客棧分會呢,就是給他們統一價格,讓他們之間沒有惡意競爭;環境衛生管理分會呢,就是我們有鄉村旅遊協會專門聘請的環衛隊,雇的保潔員還有垃圾清運人員,每天都在這裡進行環境衛生的清理。”

  2015年底,花橋村全村貧困戶從2013年的93戶334人減少到63戶210人,人均可支配收入5236元,其中鄉村旅遊人均收入達1850元。貧困發生率從2013年的43.2%下降到2015年的27.1%。

  2015年,花橋村被評為中國鄉村旅遊模範村。談起這一切,村支書田仲虎非常感慨:“原來我們這個村子很窮,條件也差。通過鄉村旅遊打造之後,村子就慢慢變好了。現在的話,都開始辦起了農家樂、鄉村賓館。農民的收入比以前都翻了幾番。現在我們基本上都達到脫貧了。原來的話,人均純收入我們才是一千多元,現在通過這個旅遊村帶動的話,人均純收入已經達到三千多元了。以前的交通,各個方面都不好,現在你看:有我們青山綠水的襯托,交通修好了,農民致富的心氣兒越來越高了。” 

  花橋村的旅遊扶貧收到了顯著的成效,而花橋人也堅信,終有一天,花橋村的綠水青山,會帶領當地村民走向富裕的道路。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