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把脫貧開發作為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

2016-07-25 19:34:52|來源:求是|編輯:靳松

  7月18日至20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寧夏調研考察。在永寧縣閩寧鎮原隆村,習近平總書記實地察看了閩寧合作開展移民搬遷安置和脫貧産業發展情況,並就當地扶貧脫貧工作給予了重要指示。

  一、我國脫貧工作的實施現狀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脫貧扶貧工作在取得了顯著的成果,這主要表現在:

  第一,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扶貧開發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深入貧困地區研究扶貧問題,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和新要求,形成新時期扶貧開發的戰略思想。

  第二,從政策上確定和實施精準扶貧戰略。精準扶貧戰略,最主要的就是改變過去的扶貧方式,從不精準到精準,從大水漫灌到精準滴灌。2013年年底出臺了《創新機制紮實推進農村扶貧開發工作的意見》,其核心就是對精準扶貧與各種體制機制改革提出了要求,還明確部署推進十項重點工作。

  第三,經過多方推動,全國已經形成合力脫貧攻堅局面。這主要表現在構建一把手抓扶貧機制,同時,各地紛紛出臺“1+N”的政策體系,即根據一個基本文件,配套出臺若干個政策文件。

  截至目前,貧困人口的收入明顯增長,增長速度高於全國平均增長速度;貧困地區的基礎設施有了明顯改善,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六個精準”“五個一批”的要求,目前已經初步建起了一個包含將近3000萬戶、9000萬人和覆蓋12.8萬個貧困村的大數據,為進一步推進精準脫貧奠定了基礎。當然,這一過程仍存在一些問題,突出表現在四個方面:首先,目前我國還有7000萬貧困人口。這相當於一個中等國家的人口規模,要實現全部脫貧的難度可想而知。另外,脫貧有個規律,越是偏遠的貧困地區脫貧難度越大,因為所處的環境、基礎條件和資源條件等都比較差。第二,在脫貧攻堅的過程中,由於農村人口流動,特別是青壯年勞動力到城裏打工,村裏只剩下婦女、兒童和老人,這樣會帶來新的貧困問題。第三,在扶貧開發的工作當中,在政策上還存在一些落實不到位的地方,投入上也存在一些不足,沒有真正把貧困人口的脫貧放在最重要的位置。第四,從貧困人口的脫貧的能力來看,相對還是較弱。因病致貧、因學致貧、因災返貧、因市場風險返貧等都是目前需要解決的難題。

  二、正確理解脫貧工作的目標

  世界銀行在上世紀80年代提出了國際貧困標準,而2005年的標準是每天收入或生活費低於1.25美元就是貧困人口。我國的貧困標準同樣是不斷調整的,2010年,年收入低於2300元就屬於貧困人口,到2014年,這個標準調整為2800元。現在的7000萬貧困人口主要是農民。

  同時,我們衡量貧困的標準不是單一的,還包含其他標準。比如,貴州省在識別貧困戶的時候,一看房,二看糧,三看讀書郎,四看勞動力強不強,也就是勞動力有沒有、有幾個、處於什麼年齡段。綜合評價後,就可以比較準確地識別出貧困人口群體。

  我們脫貧的總目標是,到2020年,全部農村貧困人口在現行標準下實現全部脫貧。要實現“兩個確保”,即確保所有貧困人口都脫貧,確保所有貧困縣都摘帽。要做到“六個精準”,即扶貧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精準、脫貧成效精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精準扶貧要實施“五個一批”工程,即發展生産脫貧一批、易地扶貧搬遷脫貧一批、生態補償脫貧一批、發展教育脫貧一批、社會保障兜底一批。這不是形而上學的“五個一批”,需要各地根據不同情況,因地制宜來推動。另外,新的政策要求切實解決好幾個問題,首先是幫不幫的問題,這個得要精準識別,此外還有誰來幫和怎麼幫的問題。

  三、轉變保障機制,形成經濟增長點

  目前,脫貧攻堅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改變原有社會保障機制,注重扶貧開發。習近平總書記也曾指出,要把扶貧開發作為新常態下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在具體的實施措施上,則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加大對貧困地區貧困村、貧困戶的投入。包括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的投入,以及貧困人口收入的增加、消費能力的提高等。這些資金投入會拉動當地的經濟增長。另外,“十三五”期間,國家決定要搬遷1000萬缺乏生存條件的貧困人口,這1000萬人口大概需要投資6000億元。這6000億元的投資對貧困地區的經濟發展來説,是一個巨大的推動力。

  第二,在教育和培養謀生技能上下功夫。通過提高貧困人群的教育水準和勞動技能,讓富餘勞動力在當地就業,找到更好的工作。對於還沒有勞動能力的未來後備力量,要通過職業技術教育提高他們的技能,為未來經濟的發展儲備人才力量。

  第三,創新發展扶貧方式。比如説光伏扶貧,在貧困地區只要年光照在1100小時以上就可以發展光伏産業。通過光伏扶貧,既可以實現綠色的發展,又可以産生效益。再比如並網發電,讓無法從事正常勞動的貧困人員,足不出戶就能獲得一筆可觀的收入。還比如電商扶貧,把貧困地區的有機生態産品轉化為經濟優勢。通過改善投資環境,加大各種社會資本的進入,對貧困地區的經濟增長也是一種助力。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國家既要精準扶貧到村到戶,同時也要注重解決區域性的整體貧困問題。這就要求加大大型基礎設施的投入,改善外在的發展環境,增加貧困地區的內生發展動力。

  (作者:中國國際扶貧中心副主任)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