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震後40年——脫胎換骨的唐山 不曾忘卻的唐山人

2016-07-27 07:24:38|來源:國際在線|編輯:杜軍帥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王雨芊、李晉)1976年7月28日,河北省唐山市發生了舉世震驚的7.8級大地震,共造成24萬多人死亡,7218戶家庭全家遇難,直接經濟損失54億元。地震發生後,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幫助下,唐山人民迅速展開了一場抗震救災的鬥爭。短短十幾日內,城市功能完全喪失的唐山不僅恢復了發電,煤礦也開始出煤。最終,全市共有45萬人通過自救和互救而活了下來。如今,四十年過去了,唐山人是否已經走出了那場災難?現在的唐山是怎樣的一副面貌?

  26號下午,像往常一樣,唐山抗震紀念館的講解員付穎正在投入地為來此參觀的人們講述唐山的故事。83年出生的她並未經歷過唐山沉痛的過往,然而,十年的講解工作已經將她徹底帶入了老一輩唐山人的這段記憶裏。“以前沒有接觸這份工作的時候,對唐山大地震也不是很了解,沒有了解的那麼詳細,只知道唐山過去經歷過非常慘痛的一次大地震。但是自從做了這個工作以後,知道了好多地震中的故事,知道了地震有多慘,因為作為唐山人家裏也有人去世,自然而然就有了情感在裏面,真的有那種感同身受在裏面。”

  在這場地震災難中,唐山人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超越生命極限的奇跡。面對一張老照片,付穎給大家講了這樣一個生動的故事。在黑暗的廢墟裏,王樹斌艱難地挖開一條狹窄的空隙,艱難地爬行。渴了就找葡萄糖喝,餓了就扒開枕頭吃裏面的谷皮。靠著模糊而強烈的求生意志,他堅持了八天。直到解放軍戰士們徒手一點一點挖開了那些沉重的廢墟,給了王樹斌第二次生命。而他的妻子,就被壓在離他不遠的地方,不幸遇難。“挖的時候摸到一塊這麼長的三角鐵,就用來當工具。挖的時候發現地上有很多有液體的瓶子,那時候饑渴難耐就想著能不能喝一點,打開了好幾瓶嘗了味道都不好,又苦又澀的不敢喝。開了那麼十幾個瓶子之後,嘗到了有一個瓶子是甜的,還有一股特別濃的葡萄糖味兒,就知道這是葡萄糖,覺得自己找著寶貝了。”

  十年的時間裏,付穎一直在尋找類似這樣的故事,她讓自己從最初的普通講解員,逐漸變成了一個給大家講故事的人。作為一名唐山人,她努力挖掘著唐山的曾經,又親眼見證著唐山的現在。説起這些年的心路歷程,付穎認為,只有投入自己的情感,才能讓觀眾更好地去了解唐山。“剛接觸的時候,沒有這麼深的感觸,所以背講解詞是第一要務,講解詞都是很表面的。但是後來接觸的多了,就想要了解一些東西,然後就看一些書籍,找一些內容,這樣就可以把每張照片背後的故事給大家講一講。這是很鮮活很生動的一些東西,講一些大家想知道的故事。從情感方面,一開始只是很平白的給大家介紹,後來講故事的時候我自己也會動容,我也會感動。講的時候你的語言夾雜著你的感情,會更好地去感染觀眾。”

  董帥是一位八零後,她帶著自己尚且年幼的女兒也來到紀念館參觀,女兒看不懂的地方她還時不時用簡單易懂的語言做著翻譯。董帥告訴記者,她也是唐山人,母親是地震中倖存下來的孤兒,地震發生時才17歲。所以母親一直很感激現在的生活,告訴她一定要帶女兒來這裡看看。“我媽經常感慨,説時間過得太快了,唐山變化太大了。你看原來紀念碑這塊兒最高是兩層的樓,現在旁邊的樓建的比紀念碑還高了。生活方面也是越來越好,當時真的挺慘的,一個孤兒,無依無靠的全靠自己。其實我媽就是想讓下一代知道有這麼一個事兒,讓她知道當時災難有多麼嚴重,讓她記住自己死去的親人,更要讓她知道現在的生活是來之不易的,多少人在這場災難中受了傷或是殘疾了,但是大家都沒有放棄,才把唐山變成現在這個樣子。我閨女這一代基本都是生活在蜜罐裏,所以讓她了解一下唐山的歷史,讓他們知道唐山人是怎麼過來的,我媽覺得這點非常重要。”

  從黑龍江趕來唐山的張春艷,是專門選在紀念唐山大地震四十週年的日子前來參觀紀念館的。她説,來到唐山她最大的感觸,就是唐山人的真誠和那一股向上的能量,這或許就是抗震精神帶給唐山人的最大的力量。“(唐山的)大方向是越來越好的,特別是我們外地人到唐山來,感受到唐山人非常熱情,非常真誠。現在社會上的正能量是非常足的,都是在往好的方向去發展,滿滿的正能量。”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