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深入推進司法體制改革 改革成效逐步顯現

2016-08-02 10:06:40|來源:國際在線|編輯:王濤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吳倩):2014年以來,中國各地司法機關紛紛推進新一輪司法改革舉措,逐步實行司法人員分類管理,以員額制遴選法官檢察官,完善“誰辦案誰負責”的司法責任制,健全司法人員職業保障制度。新一輪改革兩年來成效逐步顯現,符合司法規律的體制機制逐步形成,司法公信力不斷提高。

  為統籌推進國家各項改革,2014年7月中共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在深改小組迄今召開的26次會議中18次涉及司法改革有關議題。兩年來,已進入深水區、攻堅期的司法改革進展如何?在日前召開的全國司法體制改革推進會上,中央政法委書記孟建柱對各地的改革試點工作給予肯定,“通過試點,優秀人才向辦案一線流動趨勢明顯,一線辦案力量增加20%左右,85%以上司法人力資源配置到辦案一線,符合司法規律的體制機制逐步形成,司法隊伍專業化、職業化水準正在提高,辦案品質效率穩步提升。實踐證明,司法體制改革的方向是正確的,效果是好的,改革的潛力是巨大的。”

  歷經兩年實踐,各地司法機關探索總結了一批可推廣可複製的經驗,但也遇到一些問題。比如,在員額制改革中,司法人員利益訴求不同,對收入待遇、職業發展前景有著不同關切;在司法業績考核上,如何才能使權責利相匹配打破平均主義?針對這些問題,司法機關已著手制定應對之策。最高人民檢察院曹建明檢察長表示,員額制改革要堅持標準、嚴格程式,“從檢察機關不同業務特點出發,把‘以案定額’和‘以職能定額’結合起來,注重不同業務類別檢察官之間工作量的大體平衡。合理設置入額條件、標準和程式,對於已經具有檢察官身份的,只要符合確定的報名條件,無論目前在哪個部門工作,都應該允許和鼓勵他們通過遴選成為員額內檢察官。設置合理的考試考核辦法,把是否具備獨立辦案的能力、能否獨立對辦案負責,作為最主要的衡量標準,重視遴選結果的公平公正。”

  最高人民法院周強院長表示,要建立健全法官業績考核評價制度,實現業績評價與員額退出、懲戒、激勵機制有效銜接,“要正確處理放權與監督的關係,依託信息技術,建立適應新型審判權力運行機制的內部監督機制,實現放權不放任、監督不缺位。細化各類人員崗位職責、工作流程、工作標準,確保各類主體權責清晰、各司其職、各盡其責。要研究建立確保法律統一適用的工作機制,保障裁判標準相對統一。”

  隨著司法體制改革的深入推進,下一步改革內容已經明確:基層法院檢察院員額比例將適當增加;問責免責相結合,司法責任追究制度將進一步完善;司法機關內設機構改革將積極推進,司法效能將進一步提高;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將積極穩妥推進,法院庭審品質效率將進一步提高。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專家熊秋紅長期從事司法改革研究。她表示,新一輪司法改革成效初顯,老百姓將是公平公正司法體制的最終受益者,“司法改革的服務的對象就是老百姓,老百姓有了矛盾糾紛別的方式解決不了才會到法院打官司。改革後,入額法官每年人均辦案數是上升的,一審法院裁判後當事人上訴率是下降的,二審法院發回重審的案件數也是下降狀態。這些都説明辦案品質和效率得到了提高,司法公信力也相應提升。隨著司法改革逐步推進,建立一個公平公正的司法體制,最終受益者是老百姓。”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