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牢牢把握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攻方向

2016-08-03 11:20:44|來源:南方日報|編輯:王瑞芳

  省委十一屆七次全會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明確為廣東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性戰略,並對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行了再次動員和全面部署。這充分展現了廣東省委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落實黨中央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決策部署的決心和意志。我們有信心、有能力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繼續走在前列。

  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僅要搞清楚現狀是什麼,解決“怎麼看”的認識問題;還要搞清楚方向是什麼,解決“怎麼幹”的行動問題。自去年11月,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提出要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這一主題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論述,詳細解答了“怎麼看”“怎麼幹”等關鍵性問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關係全局、關係長遠,一定要切實抓好”“要深刻理解時代背景,當前我國經濟發展中有週期性、總量性問題,但結構性問題最突出,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給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攻方向是減少無效供給,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結構的適應性,當前重點是推進‘三去一降一補’五大任務”……總書記這些重要論述不僅幫助我們深化了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認識,更為我們堅定不移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向前推進指明瞭行動方向。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即從提高供給品質出發,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矯正要素配置扭曲,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産率,更好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需要,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要確保這一改革取得紮實成效,必須牢牢把握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攻方向。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問題,供給和需求兩側都有,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給側。與此同時,當前經濟週期性矛盾和結構性矛盾並存,但主要矛盾已轉化成結構性問題。事實證明,我國經濟的結構性矛盾不是需求不足,或沒有需求,而是需求變了,供給的産品卻沒有變,品質、服務跟不上。因此,必須在適度擴大總需求和調整需求結構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把改善供給結構作為我們的主攻方向,實現由低水準供需平衡向高水準供需平衡躍升。

  改善供給結構,當前重點是促進産能過剩有效化解,促進産業優化重組,降低企業成本,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和現代服務業,增加公共産品和服務供給,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簡言之,就是去産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這五大重點任務的具體內容非常多,但病根都是體制問題。無論是處置“僵屍企業”、降低企業成本、化解房地産庫存、提升有效供給還是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解決的根本辦法都得依靠改革創新。完成這五大重點任務,本質上是一次重大的創新實踐,只有進行頂層設計創新、體制機制創新,不失時機地進行技術創新,才可能有效推動這次重大的結構性改革。根據黨中央的部署要求,去産能和去杠桿的關鍵是深化國有企業和金融部門的基礎性改革,去庫存和補短板的指向要同有序引導城鎮化進程和農民工市民化有機結合起來,降成本的重點是增加勞動力市場靈活性、抑制資産泡沫和降低宏觀稅負。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可能皆大歡喜,産業會此消彼長,企業會優勝劣汰,就業會轉崗換崗。特別是化解過剩産能、處置“僵屍企業”,必然會帶來一些衝擊,而且這些衝擊很可能會從經濟領域延伸到社會領域。但問題不會等我們,機遇更不會等我們。如果今天不以“壯士斷腕”的改革促發展,明天就可能面臨更大的痛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不得不邁過的坎,是不得不闖過的關,這項改革拖不得、等不起,因此必須加快步伐、加緊推進,避免“病情”越來越嚴重。對於各級領導幹部來説,不僅要深刻認識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意義,徹底擺脫“速度情結”“換擋焦慮”的思維定勢,還要靠紮實的工作和頑強的毅力來完成這個歷史責任,確保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預期成效。這就要求在推進過程中,不能因為包袱重而等待、困難多而不作為、有風險而躲避、有陣痛而不前,必須樹立必勝信念,硬碰硬地幹下去,勇於做得罪人的事,心無旁騖地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明道若昧,進道若退。”貫徹落實省委十一屆七次全會精神,全省各地各部門必須進一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關於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決策部署上來,牢牢把握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攻方向,全面落實“三去一降一補”五大重點任務,堅定信心、迎難而上,繼續以排頭兵的使命感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廣東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奠定堅實基礎。

  南方日報評論員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