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掐尖”混戰,宜疏不宜堵
2016年各地中考招生工作剛剛落下帷幕,安徽省蚌埠市教育部門就“一紙訴狀”把合肥一六八中學告到了安徽省教育廳,稱該中學沒按規定在蚌埠教育部門備案,就招走了70余名高分考生。在安徽省教育廳的要求之下,合肥教育局建議這70名學生返回原籍,如果堅持在一六八中學就讀,也無法獲得學籍,最終還是要回原籍參加高考。
類似高中跨區域爭奪生源現象,這些年來屢見不鮮。這次之所以引起更多關注,是因為合肥這所中學在蚌埠一市薅羊毛薅得太厲害,引發了激烈反彈。矛盾激化後,那70名學生可能成為最大的受害者。所以,反思高中“掐尖”亂象,儘快拿出妥善的解決方案,方能避免更多學生成為生源大戰的犧牲品。
高中“掐尖”混戰屢禁難絕,原因很多。最值得關注的,是地方教育部門出於政績等方面的考量,有打造“超級中學”的衝動。在以高考為核心目標的競爭體系下,優質生源就是最重要的資源,讓高分學生匯聚到一個學校,“超級中學”才能迅速見到成效,才能彰顯教育政績。如果沒有地方教育部門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甚至推波助瀾,很難想像跨區域“掐尖”能在政策的灰色地帶長期存在。而這種功利目標推動下的“掐尖”,只會進一步導致教育資源不均衡,破壞公平的教育環境。政績導向下的“掐尖”,應該引起充分的警惕。
同時,從學校的角度看,“掐尖”也是競爭的必然結果。學校辦學水準的差異,會自然導致好的學校越來越有品牌效應,學生和家長會想方設法選擇心目中的好學校。這種你情我願的雙向選擇,對於學生和學校雙方,都是很有效的激勵。從這個角度説,對高中“掐尖”現象,“一刀切”的禁止不僅很難落實,還可能不利於提升一個地方整體的辦學水準。地方教育部門需要在促進學校良性競爭和避免嚴重傷及教育公平之間,尋求平衡。
從安徽這次“掐尖”大戰來看,地方教育部門有很多需要反思的地方。比如,既然規定民辦學校跨區域招生需要到生源地備案,合肥一六八中學沒有按規定辦事,為何在蚌埠抗議之前,教育部門沒有任何作為?賦予民辦學校招生“特權”,對公立學校是否公平?另外,合肥禁止學校給借讀學生解決學籍的做法,又是否涉嫌違反教育部的規定?因為教育部剛發通知,要求學校不得將學籍作為入學或轉學的條件。
凡此種種,可以看出地方教育部門面對“掐尖”亂象時態度曖昧、決策不透明。招生問題涉及不同地區的教育部門、學校、學生、家長等多方利益,沒有一勞永逸的解決方案,重要的是通過開放的程式協商,拿出明確的遊戲規則。這個規則可以是動態的,每年根據當地的生源和學校發展情況而調整,但在具體招生過程中,必須做到令行禁止,而不能放任“會哭的孩子有奶吃”,誰鬧得兇誰得利,更不能讓學生成為最終的買單者。(敬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