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中國製造”頒發一枚奧運獎牌
巴西裏約奧運會賽事如火如荼,各路運動員有人超常發揮,也有人意外失手。不過,本屆奧運會上有一個狀態穩定的“選手”,那便是“中國製造”。
從吉祥物、官方徽章、頒獎國旗、志願者服裝等常規中國産品,到“奧運地鐵”、安檢設備、場館空調和“寨卡”檢測試劑等高科技製造,“中國製造”成了本屆奧運會上最醒目、也最靠譜的存在之一,其光芒與奧運選手一樣耀眼,值得頒發一枚奧運獎牌。
在裏約奧運賽場上,想找到“中國製造”並非難事。在紀念品商店,備受歡迎的奧運會和殘奧會吉祥物“維尼修斯”和“湯姆”的“出生地”是中國義烏;志願者、技術官員、醫療人員、服務人員的工作服均由中國體育品牌包辦……
事實上,對於中國企業而言,通過服裝鞋帽、毛絨玩具、工藝品標簽上的“中國製造”刷存在感,已經是“過去時”。如今,不少具備科技實力和技術創新潛力的中國品牌獲得了國際上越來越多的認可。
與往屆奧運會相比,本屆奧運會上的中國産品有了更多的科技含量。例如,生産者在吉祥物內部安置鐵絲,使之不僅能站立,還能彎胳膊彎腿;人們在奧運場館使用的餐具,是用中國企業生産的可降解生物塑膠製成的;而本屆奧運會舉重器材的唯一提供商是河北一家企業,一舉打破了日本企業長達6屆奧運會的壟斷。
奧運會期間,每天大約有30萬人,坐著中國生産的地鐵列車,往返于裏約市區和奧林匹克公園之間;賽場內外,“中國元素”處處閃耀,運動場館內和奧運村的空調均是中國造,場外為賽事安全保駕護航的X射線安檢儀也主要由中國企業提供;甚至於,奧運場館得以落成,中國企業也是功不可沒。此前,在奧運主場館區的工地上,中國工程機械裝備的標誌清晰可見。
當國人已對“唯金牌論”嗤之以鼻,更加注重享受比賽、力求讓體育回歸本源的時候,“中國製造”也發生了轉型升級,重“面子”更顧“裏子”,不再僅僅滿足於出現在紀念品商店的貨架上,而是質優技也優,同時努力在奧運基礎設施建設和場館設備配備上展現智慧和實力。
奧運會不僅是體育的盛會,也是全球企業比拼實力的賽場。從“中國製造”,到“中國質造”,再到“中國智造”,裏約成為中國企業向世界展示風采與內涵的大舞臺,“中國品牌”熠熠生輝,配得上一枚獎牌。(劉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