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平臺推“競價排名”未必全是壞事
打開美團、餓了麼外賣首頁,當你為不知道吃什麼惆悵時,可能你會直接在首頁的附件商家中選擇。你以為排名越靠前就是外賣平臺的優質商家,殊不知,有些商家是通過競價排名的方式,直接進入首頁附近推薦商家的靠前名次。(8月15日《新京報》)
競價排名,從誕生的那天起就伴隨著爭議。然而美團、餓了麼等外賣平臺對這種備受爭議的行銷方式不以為意,將競價排名引入外賣O2O。或許,對於美團等外賣平臺而言,收取“競價排名”費用也是創收的一個來源。為了保障銷量,為了大量盈利,商家自然會競相來購買排名,比如餓了麼就美其名曰“技術服務費”。
正如業內人士所説,商家只有出更多的錢才能招攬生意,外賣平臺正由産品服務轉變為利益角逐。這也就難怪餓了麼等平臺屢屢被曝出黑店,以至於人們不得不調侃説“今天,你還餓了麼”。的確,一旦互聯網餐飲也陷入利益角逐的遊戲當中,當黑餐館花226元可以買進外賣前五名,給消費者帶來的將不再是好的服務體驗,而是讓人感到“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痛感。
當然,外賣平臺推出“競價排名”的做法,看上去商家與外賣平臺利益均沾,卻也無形中給我們的監管提了個醒。既然外賣平臺排名可以花錢購買,連黑餐館都可以躋身前五名,那我們在監督管理的過程中,能否先從通過競價排名獲得外賣平臺推薦的商家入手,查查這些獲得外賣平臺推薦的商家是否證照齊全,是否存在不法問題?
當然,監管部門還可以透過這樣的排名,好好查查被推薦商家與外賣平臺的非法勾當。曾幾何時,每當消費者舉報黑餐館,或者監管部門查處黑餐館,餓了麼等外賣平臺總是擺出一副事不關己的姿態,要麼聲明稱將加強內部檢查,要麼乾脆將黑餐館剔除出外賣瓶體。如今,有了這樣的排名,倘若查出問題,外賣平臺怎好意思再説與自己無關?
既然收取了競價排名費,不論是以“技術服務費”還是什麼名目,外賣平臺理所當然要承擔起把關參與競價排名者的責任,比如商家是否合法經營,外賣品質是否過關過硬,是否真的值得在平臺進行力推?從這個意義上説,有了“競價排名”反倒是一件好事,至少,商家與外賣平臺有了更直接的利益關聯,也就有了逃不脫的責任。(禹海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