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網絡謠言,杭州給出了“官方樣本”
G20杭州峰會臨近,社會上特別是網上的謠言開始有所傳播。浙江省、市公安以及其他部門對此進行了回應辟謠。比如為保障G20杭州峰會安全順利召開,公安機關將適時採取交通管控措施,但“高速只出不進”為謠言信息。至於“預算1600億、不能寄快遞”等匪夷所思的説法,早已被事實所歸謬。(8月15日北京晨報)
11大無稽謠言,手機電腦滿屏飛。説的有鼻子有眼,聽的人心惶惶。目的大概就是一個,在G20杭州峰會的場子上,越是歌舞昇平河清海晏,越是殫精竭慮地砸點臭雞蛋抹點黑。所謂謠言,三人成虎,以為傳播一百遍似乎就更名成了真理。於是虛虛實實,真真假假,弄的人云裏霧裏難辨是非。
謠言止于智者,這是古人這麼認為。但在互聯網進入中國的第22個年頭,在國辦《關於在政務公開工作中進一步做好政務輿情回應的通知》下發的今天——越來越多的政府部門已然意識到:跟謠言賽跑,無須這麼被動,可以更主動、更有所作為。比如有人造謠,説G20杭州峰會預算1600億元。這個數字聽起來是很嚇人的,官方辟謠稱:杭州市2016年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才1230億元。更何況許多被指為G20服務的工程,本是浙江、杭州數年前就部署的全省重點發展工程。
改造多是“修舊如舊”,用現代的技術讓傳統更加彰顯。可問題是,如果沒有及時辟謠,誰曉得“杭州市2016年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才1230億元”等核心信息?謠言面前,不能指望各個都智商超級棒,尤其是信息不對稱的時候,辟謠不厭其煩,傳謠才會偃旗息鼓。
國際性賽事也好,全球性會議也罷,在中國,這也算是常態、也見怪不怪了。這就像灑掃庭除迎客,有點小抱怨是正常的,有點小情緒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冷靜下來,遲早會懂得得與失之間的道理,遲早會明白大願景與小算盤之間的關係。客觀地説,G20杭州峰會肯定讓城市的弦繃得更緊了,小脾氣、小習慣要收斂收斂了,偶爾的不適感也是客觀存在的;但本屆大會在準備上顯然更為充分,比如這個月初,杭州市委主要負責人向100余名記者全面介紹了杭州籌備G20峰會的情況。
據介紹,目前峰會在場館設施建設、環境整治、安全保衛、人員保障、社會動員等各環節都做了精心準備,各項準備工作基本就緒。萬事俱備,只欠東風。這個時候,浙江省、市公安以及其他部門還專門出來辟謠,足以説明幾個問題:第一,對待謠言,官方正從不屑走向重視,從被動應對走向主動狙擊。真相一齣,謠言自然如鳥獸散。第二,G201杭州峰會成竹在胸,有時間有精力有心情陪謠言“走兩圈”。這説明中國在處理高規格盛會與民生輿情之間的關係上,越來越趨於理性與科學。公共治理現代化能力,恰在於這些可見可感的細節上。
這些年,網絡謠言屢見不鮮,乃至令人喟嘆“網謠猛于虎”。諸多亂象,亟待法治出拳。比如“地震謠言令山西數百萬人街頭‘避難’”、“‘皮革奶粉’謠言重創國産乳製品,四巨頭股價應聲下跌”……違法成本低、執法難度大,四處奔走的謠言依然撒腿狂歡。其實不止G20杭州峰會,但凡公共事件或公共活動的節點上,都能找到寄生的花式謠言。
今年7月,全國各地網信辦舉報部門、各網站採取有力措施,積極推進網絡舉報工作,共受理網民舉報362.6萬件,較上月增長2.5%。“北京公主墳地鐵站被淹”“武漢暴雨致魚中毒污染”“湖北兩月內將發生大地震”“成都發生洪水災害,嚴重程度超過1998年”等捏造各地雨情汛情的網絡謠言受到網民集中舉報、譴責。於此而言,除了依法打擊造謠者、以誠信黑名單治理網絡謠言,同樣重要的,是地方部門及時辟謠,以公開透明讓網絡謠言消散于無形。
總之,治理網絡謠言,既須立法等洪荒之力,更須辟謠等尋常功夫。(鄧海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