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落實精準助學要從“不失學”到“上好學”

2016-08-16 09:28:13|來源:廣州日報|編輯:王瑞芳

  據央廣網報道,教育部近日表示,將重點落實精準資助,在資助對象認定、資助標準、資金髮放機制等方面進行完善。據悉,我國高校學生資助政策體系自2007年秋季建立,今年已連續第十年執行。

  已運行近10年的高校學生資助政策體系,照亮了很多家庭困難學子的漫漫求學路,改變了很多人的命運。據2014年教育部統計顯示,全國普通高校每年約有3700多萬人次獲得資助。以2013年全國2600多萬普通高校在校生為例,其中三分之一獲助學金,700多萬人獲包括國家助學金在內的各級各類助學金;另有近三分之一獲獎學金,十分之一獲國家助學貸款。這些數字説明,國家助學體系絕不是一種點綴性的存在,而是在相當大的範圍內起到了相當明顯的效用。

  在初步實現“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困難而失學”的基礎之上,接下來對困難學生的幫扶應該怎樣進行?應該説,隨著時代的進步和教育事業的發展,“家庭困難”指向的具體條件已有所改變,而學生求學的預期和面臨的問題也與過往有所不同。在宏觀層面保障了學生入學的權利之後,更應以“精準資助”的理念,一方面提升資金使用效率,另一方面更有針對性地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這不僅包括生存及生活上的需求,還包括精神層面、進一步發展的需求,以求拉近家庭困難學生與普通學生在學習發展方面的“起跑線”。

  首先,要進一步細化政策和程式,因人施策、分檔實施。儘管目前我國對高校困難學生資助的力度很大,但針對性還有所欠缺,比如同是家庭困難的學生,不僅困難程度可能有很大差距,造成困難的原因也可能千差萬別,用同一種幫扶措施“大水漫灌”不如“精準滴灌”。既要把錢花在刀刃上,又要有所區分,確保最需要幫助的人群獲得最充分的傾斜。舉例而言,去年我國調整了國家助學貸款政策,就根據還貸期內繼續攻讀學位、在校期間患病休學、家庭遭遇重大自然災害、家庭成員患有重大疾病等情況出臺了不同程度的寬鬆措施,資助變得更加靈活了。此外,有條件的地方和高校,對困難學生給予資助,不僅要滿足於基本生活保障,還要賦予學生進一步發展的空間。比如長安大學等幾所高校就提出,對於一些困難家庭學生,將大力支持其進行創新創業,還將提供短暫出國交流學習機會並給予適當贊助;而北京大學今年給經濟特別困難的本科新生發放“愛心禮包”,包括了電腦、手機、健身卡、購書卡,乃至電影兌換券……在這些稍顯“奢侈”的方面向困難學生傾斜,不僅事關困難學生尊嚴,更事關教育發展的機會公平。

  其次,要進一步做好服務,讓需要幫助的學生盡可能充分地了解精準資助各項措施的具體信息,就需要教育部門和高校進一步增強服務意識。近日,教育部開通了高校學生資助熱線電話,專門為困難學生和家庭解答關於資助體系的相關問題。此外,一些學校也通過其他方式,點對點地與學生進行溝通,比如北京大學今年就面向全體2016級新生發送17000余條資助政策宣傳短信,並組織多名電話聯絡員逐一向新生撥打了逾3000個電話,介紹北大學生資助政策並初步了解學生的困難和需求。此外,還有很多高校將精準資助與新技術相結合:北京大學開發了資助APP、陜西師範大學借助大數據工具,讓不同情況的學生精準對應可以申請的項目,大大提升了學生申請資助的便利度。

  社會發展到今天,助學也要實施精準資助,“因人施策”。對接每一個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具體需求,將精準資助落到實處,在達成了“不失學”的第一步之後,更要實現“上好學”的更高目標。(張漲)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