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羨林之子訴北大返還原物案引關注 聚焦三大問題
中新網北京8月17日電(上官雲)16日上午,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以下簡稱“北京一中院)公開宣判“季承訴北京大學返還原物糾紛案”,法院一審判決駁回了季承的全部訴訟請求。季承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將上訴,“我完全不能同意判決結果”。
據記者了解,今年5月31日,本案開庭。當日,北京大學申請了5位證人,季承一方也申請了1位證人出庭作證。當時,雙方就季承是否有權提起訴訟、贈與協議是否有效以及贈與協議是否被撤銷3個焦點問題展開辯論。此次,本案審判長丁宇翔也對以上三個問題作出解答。
焦點問題一:季承是否有權提起訴訟?
對此,在北京一中院提供的文字材料中,本案審判長丁宇翔介紹,根據我國合同法相關規定:委託合同是委託人和受託人約定,由受託人處理委託人事務的合同。季羨林先生與季承的約定內容是由季承概括處理季羨林先生的事務,季羨林先生是委託人,季承是受託人。
季承(左)在法庭上。北京一中院供圖。
丁宇翔表示,一般而言,委託人或受託人死亡的,委託合同應終止,但當事人另有約定或根據委託事務的性質不宜終止的除外。季羨林先生作為文化巨人,逝世後應有很多生前以其名義開展的具體事務需後續處理,本案所涉事項就屬於這種情況。季羨林先生與季承的約定內容是由季承處理季羨林先生的事務,季羨林先生是委託人,季承是受託人。因此,季承有權提起訴訟。
焦點問題二:捐贈協議是否成立並有效?
此外,季承認為,本案中《捐贈協議》中所涉及的文物都是父親婚後收藏的,屬於夫妻共同財産,父親即便要捐贈也需要先析産,再捐出屬於父親自己個人那一部分。
對該焦點問題,本案審判長丁宇翔也給出了解釋。在北京一中院提供的材料中,丁宇翔表示,本案所涉的《捐贈協議》為贈與合同,當事人名稱或者姓名、標的和數量都是可以確定的,應當認定合同是成立的。
本案一審宣判現場圖。北京一中院供圖。
同時,丁宇翔解釋:“根據我國合同法第四十四條之規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辦理批准、登記等手續生效的,依照其規定。本案捐贈協議不涉及應該審批登記事項。故本案《捐贈協議》自成立時應為有效。”
焦點問題三:涉案捐贈協議是否已被撤銷?
針對上文提到的《捐贈協議》,季承還認為,基於季羨林先生2008年12月的全權委託的書囑,並且對該協議所涉及的文物,季羨林先生曾有“怎麼處理再商量”的説法,還給自己留有字條,寫到“只是保存而已,我從來沒有説過全部捐贈”。因此,主張案件涉及的《捐贈協議》應撤銷。
北京一中院提供的材料顯示,本案審判長丁宇翔表示:“根據我國合同法第一百八十六條之規定,贈與人在贈與財産的權利轉移之前可以撤銷贈與。具有救災、扶貧等社會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合同或者經過公證的贈與合同,不適用前款規定。本案捐贈協議,從捐贈目的、受贈人特點、捐贈物品屬性來看,具有公益捐贈的屬性,即便是季羨林先生本人也不得撤銷。”
圖片來源: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微博截圖
在該份材料中,丁宇翔亦解釋道,一方面,季承作為季羨林先生的受託人,應從維護委託人利益的角度積極履約。在季羨林先生並無明確授權撤銷《捐贈協議》的情況下,季承作為受託人應當積極履行《捐贈協議》確定的義務,而不是千方百計使其被撤銷;另一方面,任何人不能將大於其自身權利的權利委託他人。本案中,季羨林先生自己尚無權撤銷《捐贈協議》,因而就更不能授權他人撤銷該《捐贈協議》。因此,季承也不能撤銷本案《捐贈協議》。
原告季承將繼續上訴 對一審判決結果連稱“沒想到”
對於一審判決結果,季承連連對記者表示“沒想到”。除了認為該合同(注:即前文提到的《捐贈協議》)不合法外,他認為,季羨林先生生前明確表示過“不捐獻”的態度,“而且,我也不承認這個‘合同’是公益性的。有法律專家也表示,這個‘協議’根本構不成合同,充其量是個意向書。”
5月31日,庭審結束後,季承在法院外接受採訪。上官雲 攝
“之前,我父親對於撤銷協議一事是有明確説法的。大家可以在網上查到,我父親説,放在北大這些東西就是保管,從來沒説全部捐獻,這就否定了原來的捐獻意向。”季承還透露,“2009年,北京大學方面還到醫院訪問我父親,表示‘這些東西都是季先生的,你説怎麼辦就怎麼辦’,而且開始歸還我們東西”。
季承認為,此舉也意味著北大放棄了這個“捐贈協議”,重新跟季先生討論如何處置這批文物,並徵求季羨林先生的意見,“季羨林先生的意見還是明確的,就是‘不捐了’”。
“我沒有想到判決結果是這樣的。”季承很堅定地説,一定會上訴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