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駐歐盟使團團長:G20杭州峰會對歐盟有諸多意義

2016-08-18 16:05:59|來源:國際在線|編輯:王濤

圖片默認標題

中國駐歐盟使團團長楊燕怡大使接受記者採訪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史靖洪):9月4日至5日,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一次峰會將在中國杭州舉行,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和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將代表歐盟參加此次會議。那麼,杭州峰會對歐盟有什麼特別意義?中歐雙方應該如何進一步加強合作?就這些問題,記者採訪了中國駐歐盟使團團長楊燕怡大使。

  楊燕怡大使認為,二十國集團杭州峰會確定的主題——“構建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對歐盟來説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在全球經濟增長放緩背景下,貿易保護主義的傾向變得更加明顯。歐盟頻頻炒作所謂中國鋼鐵過剩産能,本質上是貿易保護主義。不久前,在中國上海召開的二十國集團貿易部長會議聲明強調,貿易和投資有助於創造就業、鼓勵創新、增進福利並促進包容性增長,應繼續成為經濟增長和發展的重要引擎。我們希望二十國集團杭州峰會能推動歐盟繼續致力於國際貿易和投資自由化,向公眾傳遞貿易投資開放與合作的益處,反對貿易保護主義,促進包容的經濟增長和可持續發展。”

  她還説,二十國集團貿易部長會議還傳遞出一個重要信息,那就是繼續致力於維護以規則為基礎的、透明、非歧視、開放和包容的多邊貿易體制。我們希望歐盟履行其作為世貿成員所必須遵守的義務,同各國共同維護公平合理的貿易秩序,共同促進全球經濟儘早復蘇。

  二十國集團已成為全球經濟治理的重要機制。當前,世界經濟正處於重要轉換期,二十國集團也相應地從危機應對向長效治理轉型,從週期性政策向結構性政策改革轉型,從解決短期性問題為主轉變為追求激發長期增長潛力和增強內生增長動力,從而為世界穩定和發展提供系統性、長效化保障。楊大使説:“為實現這樣的轉型,我以為,歐盟應同二十國集團成員國一道,在創新增長方式、加強更高效的全球經濟金融治理、促進強勁的國際貿易和投資、推動包容性和聯動式發展四大領域發揮作用,這些領域的國際合作是具有長期性和戰略性的。”

  具體來説,歐盟應加大同其他成員國宏觀政策協調力度,避免負面外溢效應;應積極推動創新和改革,從中挖掘新動力,實現強勁、可持續和平衡增長;應致力於完善全球經濟治理,維護國際金融穩定,反對貿易保護主義,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應同其他成員國一道率先行動,引領全球可持續發展合作;應遵循民主、平等、公正原則,尊重各國經濟發展的差異性和階段性,開創共治、共享、共贏的全球經濟治理新局面。

  今年7月12日至13日,中歐在北京舉行了第18次中歐領導人會晤。雙方積極評價了過去一年中歐關係取得的新進展,認為雙方各領域務實合作的推進以及在重大國際地區及全球性問題上的協調與合作,展示了中歐關係的巨大潛力,也突出了雙方加強協調和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歐方表示支持中方舉辦二十國集團杭州峰會,推動峰會取得積極成果,為世界經濟增長提供更強勁動力。

  楊燕怡大使指出,中歐之間也存在分歧,雙方關係不時受到干擾。近來,歐方在鋼鐵産能過剩、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等問題上的噪音令中國民眾感到關切,有網民議論:中歐關係的友誼小船會不會説翻就翻?對此,她強調,中國政府的立場和主張是一貫的,明確的:“應當説,中國政府的立場和主張是一貫的、明確的。這就是在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基礎上,通過對話協商積極尋求解決彼此間的分歧,或以建設性方式管控敏感問題,避免誤解誤判和矛盾升級,防止中歐合作大局受到大的干擾。中方願同歐方加強溝通,聚焦合作,增進互信,共同應對挑戰,共同維護好發展好中歐關係。”

  她表示,當前形勢下,中歐應著眼長遠、聚焦和深化各領域合作,包括爭取早日達成一個互利雙贏的雙邊投資協定,推進中方“一帶一路”倡議同歐洲發展戰略對接、國際産能合作同歐洲投資計劃對接、中國與中東歐“16+1”合作同中歐整體合作相對接;加強互聯互通、數字化、法律事務對話、便利人員往來以及科技創新、金融、綠色發展等領域的合作;加強在氣候變化、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等重大國際事務上的溝通協調。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