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韓令"&"限韓令"】躺槍!中國"封殺"韓國明星
歡迎收聽《在線聊天下》,我是趙妍
一直以來女子在世界政壇上仍是少數,她們的晉陞道路經常受到“玻璃天花板”的阻擋。法新社最近列出10位突破玻璃天花板的世界女強人,我們來看看都有誰。
第一名是德國總理安格拉·默克爾。62歲的默克爾連續十一年出掌德國最高權力,無論是解決金融危機還是接待難民等決策,她都是繞不過去的主要領導人之一。她在2005年當選德國總理,成為德國史上首位女總理。前物理學博士默克爾被福布斯雜誌認定是全球最強大的女人。
第二名是英國首相特雷莎·梅。59歲的梅夫人今年7月13日在前英相卡梅倫因脫歐公投辭職後,成為英國保守黨領袖和英國首相。她是繼撒切爾夫人之後的英國第二位女首相。在當首相之前,她自2010年起,擔任英國內政大臣。她曾是卡梅倫的盟友和留歐派。接下來她將主掌英國與歐盟的脫歐談判,肩負歷史責任。
第三名是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裏·克林頓。68歲的希拉里正在接近白宮的大門。她是美國史上首位代表一個大黨參加總統競選的女性。希拉裏1993-2001年是美國第一夫人,曾是克林頓總統的戰略夥伴。她在2001年投入政治,當選紐約州參議員,然後出任奧巴馬總統的國務卿。
第四名是緬甸領導人昂山素季。71歲的昂山素季是緬甸民主的象徵人物和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她領導的緬甸民主聯盟在2015年的大選中獲勝,取得議會壓倒性多數,得到國家的控制權。但她因軍政權留下的憲法而無法成為緬甸總統,便委派一名親隨任總統,她則以外長和國務顧問的身份實際管理國家。
第五名是利比裡亞總統埃倫·約翰遜·瑟利夫。1938年出生的瑟利夫在2005年當選利比裡亞總統,成為利比裡亞和非洲史上首位民選女總統。她在2011年因非暴力鬥爭維護女性安全和權利而獲諾貝爾和平獎。
第六名是智利總統米歇爾·巴切萊特。自巴西總統盧塞夫被停職後,64歲的巴切萊特便成為拉丁美洲唯一行使職權的女性領導人。
第七名是國際貨幣基金總裁克裏斯蒂娜·拉加德。60歲的法國人拉加德2011年開始出任國際貨幣基金總裁,並剛剛獲得連選連任。這位前商務律師,曾任薩科齊總統時期的經濟部長,她是擔任法國政府這個要職的首位女性。
第八名是美聯儲主席珍妮特·耶倫。她自2014年起,任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69歲的耶倫是美聯儲自1913年成立百多年來的首位女性掌門人。經濟學家耶倫在克林頓總統任期內曾擔任白宮首席經濟官。
第九名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伊琳娜·博科娃。博科娃2009年成為聯合國教科文首任女性領導人。今年64歲的伊琳娜•博科娃是保加利亞人,非常重視捍衛女性平等權利。她在2013年再次當選教科文總幹事,她目前正在競選下屆聯合國秘書長。
第十名是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陳馮富珍(瑪格麗特·陳)。68歲的陳馮富珍自2006年起領導世衛組織。她將女性健康列入工作重點。她曾在1994-2003年任香港衛生署署長,是擔任這個職務的首位女性。
好,接著下一個話題。
聯合國18號發聲明指出,菲律賓在過去三個月中,非法處決了約一千名涉毒人員,這種極端暴力及殺戮的手段可能違反了國際法。對此,菲律賓總統表示,這項指控“很愚蠢”,並拒絕接受聯合國的干涉。
聯合國特別報告員卡拉馬德表示,與販毒相關的違法行動應交由相關法庭進行審判,而不是在大街上由持槍人員向人群胡亂掃射。
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在位於馬尼拉的一場演講中,公開責罵聯合國的批評“很愚蠢”。杜特爾特表示,不過才近一千人被殺,聯合國如果要派遣人權觀察小組來菲律賓調查,他們在菲律賓絕不會受到善待。
杜特爾特曾在全國電視講話中鼓勵民眾幫助他打擊犯罪,敦促持槍公民拘捕或射殺毒販,並會給予這些公民獎牌和獎金。聯合國在聲明中指出,這種帶有煽動暴力和殺戮行為的言辭極端不負責任,可能違反了國際法,必須儘快受到國際社會的約束和制裁。
最後來關注 “禁韓令”有關消息。
韓國藝人黃致列因出演中國綜藝節目《我是歌手》在華一躍成為著名歌星。日前,黃致列受邀參加中國一檔娛樂節目的錄製,但在播出時卻被發現有他出現的鏡頭被編輯或刪除。韓國《中央日報》8月19日稱,這是自韓美宣佈“薩德”反導系統入韓後,中國主辦方取消韓國藝人參加中國活動或演出後發生的最新事例。
報道稱,在浙江衛視13日播放的《挑戰者聯盟第二季》中,黃致列作為嘉賓出場並完成拍攝。但在播放中幾乎找不到黃致列的身影。在3-4個場景中,他的身影都是暫時出現,且在要出現正臉的部分,被電視臺用節目圖標或字幕打上了馬賽克。
有分析認為,中方禁止或限制韓國明星出演的“禁韓令”和“限韓令”正變成現實。
在節目播出後,黃致列的粉絲發現了這個問題並在網上發了抗議帖子。但也有很多網友跟帖表示,“不讓韓國人出場做得很好”。《中央日報》説,這充分體現韓國宣佈部署“薩德”系統後在中國人之間迅速傳播的反韓情緒的一面。
好了,今天的《在線聊天下》就到這裡,了解更多資訊請關注國際在線www.cri.cn,祝天天好心情,我們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