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2016察哈爾和平對話:講述別人聽得懂的中國“和主義”

2016-08-23 11:04:13|來源:國際在線|編輯:易成晨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趙春曉):近期,察哈爾學會聯合張家口市委宣傳部主辦的“察哈爾圓桌暨察哈爾和平對話2016”在河北省張家口市蔚縣召開。

  面對崛起的中國,一部分國家看作是發展機遇,積極與中國友好合作;也有一些國家産生疑慮、擔憂,甚至企圖阻遏中國發展。如何消除誤會,取得政治互信,“和主義”成了選項之一。

  什麼是“和主義”?面對風雲變幻的國際局勢,譬如由“薩德”部署導致的中韓關係尷尬,該如何運用“和主義”來維護和平與安全?

  8月20日下午,全國政協常委、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院長、察哈爾國際諮詢委員會委員賈慶國,察哈爾學會研究員、韓國東亞和平研究院院長金相淳等以“和主義與公共外交”為主題展開對話,共同探討“和主義”在構建新型大國關係方面的作用,以及近期因“薩德”系統部署問題而産生變數的中韓關係。

圖片默認標題

  察哈爾和平對話2016對話現場 趙春曉攝

  講述別人聽得懂的客觀、真實、全面的中國故事

  “要落實和主義,特別是將和主義落實到公共外交上,首先要理解和主義的內涵,其次要思考如何從和主義角度處理中國與外部世界的關係,最後要弄清楚如何在和主義的基礎上開展公共外交。”全國政協常委、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院長、察哈爾國際諮詢委員會委員賈慶國最先發言。他認為,“和主義”是中國文化對處理各種關係的高度概括,實現“和”的條件是相互尊重,互不侵犯。囿于崛起的中國既具有發達國家的特點,又具有發展中國家的特點,故而要從“和”的角度處理對外關係,可以從幾個方面著手:保有“和”的心態,要明白“和”是目的,“鬥”不過是手段;擁有致力於“和”的決心;對外講述真實的自己,講述別人能夠聽得懂的客觀、真實、全面的中國故事;對外虛心地講述中國故事,不僅要講成績,還要講不足,虛心接受他國意見和建議;學習他國先進理念和經驗。

  賈慶國最後強調,“和”是一個目的,即“協和萬邦”,要實現“和”,首先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使自身變得強大,在道義上擁有號召力,“和”自然就實現了。

  關於對外以別人聽得懂,理解得了的話語來講述中國的“和主義”,來自韓國的東亞和平研究院院長、察哈爾學會研究員金相淳表示認同,他從韓國的角度提出,當前中國對外關係中,有一些概念並沒有講述清楚,導致一些國家對中國存在誤解。

  “比如亞投行、一帶一路,都是中國為世界提供了非常實用的公共産品。”金相淳建議,在中國對外交往中,能將此類能夠體現“和主義”的公共産品針對每個不同國家做出不同的説明。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二大國,在給世界提供公共産品方面應該重新整合一下,針對外交、安全、經濟的公共外交文化等各個方面做出不同的多領域説明,讓各國都能參與進來,這樣對於中國負責任大國的身份有很大幫助。

  “和主義”應成中國為世界貢獻公共産品的重要價值體系

  清華大學副教授、察哈爾學會高級研究員趙可金對“和主義”進一步作出闡述:“和”,不僅僅是西方所理解的和平,按照中國傳統理解,和還有四聲的同音意義,相互呼應,相互和諧,一種有韻律的共同發聲。而今年9月的G20峰會,中美能否在全球治理上達成新的合作是關鍵,而在這一點上應用“和主義”是可行的方法。

  G20峰會作為全球治理的一次重要會議,如何彰顯“和主義”的魅力以及取得相應的成果,成了與會專家學者共同關注的問題。

  “這當中,和主義應該成為中國為世界貢獻公共産品的重要價值體系。”察哈爾學會高級研究員余萬里梳理了改革開放之後中國外交和主義的發展:從鄧小平説和平發展主題,一直到2002年開啟的十六大戰略機遇期,到2005年時候開始提出和平崛起,然後把和平崛起改為和平發展戰略。

  “這樣就比較容易理解了,中國要以發展為主題,發展就要加入世界經濟體系,發展就需要一定的環境。如此,在國際交往中的誤會就少了許多,面對一些外交分歧,儘量擱置爭議。”余萬里表示,當下我們在發生變化,世界也在發生變化,不管怎麼變化,“和主義”作為中國傳統文化智慧結晶,應該可以作為中國自身發展的一大理念,以及中國未來可能貢獻給世界公共産品的重要價值體系。

  “我們應該爭取和平時間、和平空間,來建設我們自己。”察哈爾學會秘書長、中國駐法國斯特拉斯堡前總領事張國斌,以自己跟法國打交道的經驗佐證,能跟法國進行戰略合作夥伴關係,説明中國以“和主義”為核心的外交理念,並非講述不好。

  “和挺難的。”張國斌表示,這就是為什麼察哈爾學會提出要搞和平對話,就是希望通過“和主義”,希望“和”能融入世界交往中,國際爭端,能夠以和平的方式解決。而中國,一直在堅持“和”的道路上向前走。

  中美韓需要就“薩德”問題進行對話,但若談不攏,中國必須採取相應措施

  近期國際所關注的“薩德”問題,不僅考驗著中韓關係,也同時對“和主義”提出了挑戰。於是,在察哈爾和平對話現場,“薩德”問題成了繞不開的研討話題。

  身為韓國東亞和平研究院院長的金相淳,站在韓國的角度進行了解讀。“韓國在安全上靠美國,而經濟方面還是要跟中國合作,所以無論怎樣變化,中韓之間友好發展,始終是主題。” 金相淳説,自上世紀九十年代,隨著中韓建交,兩國在經濟領域展開闔作並不斷發展,從金大中到現在的樸謹惠,促成24年成功的合作案例。

  “中韓是有五千多年悠久交流傳統的鄰邦”。金相淳説,“薩德”問題只是中韓關係中的一個小插曲,而朝鮮半島無核化才是更關鍵的問題。在堅持無核化的原則下,部署“薩德”不管是美國的意圖還是其他相關的問題,中韓需要溝通,既要在軍事角度溝通,又要在政治層面溝通。

  “中美韓三國之間需要就薩德問題進行對話,但如若談不攏,中國必須採取相應措施。”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院長、察哈爾國際諮詢委員會委員賈慶國針對“薩德”問題進行了回應,當中國“和主義”受到挑戰時,必須有些措施來應對,比如部署相應的反導系統,從而明確告訴美韓問題的嚴重性。而在無核化問題上,中國應該堅持現有政策,不能因為“薩德”問題而短視。對於朝鮮核問題,他認為現在的問題不是我們逼朝鮮做什麼,而是朝鮮逼我們不得不對它們進行制裁。對於朝鮮核問題,中國必須堅持原則,態度要鮮明。而對於“薩德”問題,中國的反制措施要適度、對稱、有針對性,“薩德”問題和朝鮮核問題要分開處理。

  在提問與回答環節,媒體記者就中美競合關係、中日關係、朝鮮核問題以及“薩德”問題的未來走向等問題,向出席對話的專家學者進行了提問,專家們詳細解答了關於這些問題自己的觀點看法。

  察哈爾學會成立於2009年10月,是一家專注于外交政策與國際關係的非官方、無黨派、獨立智庫。此次“察哈爾和平對話2016”,是察哈爾學會第四次舉辦和平對話。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