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全球創新環境與G20國家創新競爭力提升

2016-08-24 11:20:44|來源:光明網|編輯:谷士欣

  【圓桌對話】 

  主持人 

  光明日報記者 張雁

  嘉賓

  科技部中國科學技術交流中心副主任(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 趙新力

  世界知識産權組織中國辦事處主任 陳宏兵

  中智科學技術評價研究中心理事長/主任 李閩榕

  福建師範大學競爭力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 黃茂興

  編者按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一次峰會將在杭州舉行,中國作為主席國提出了“構建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的峰會主題。創新首次列入G20峰會議題,並作為今年峰會的首要議題。如何全面認識全球創新環境,緊緊抓住全球創新戰略機遇,提升G20成員的創新競爭力,推動全球經濟穩定復蘇,將成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G20的重大使命。本專刊特邀請趙新力、陳宏兵、李閩榕和黃茂興四位學者對此展開對話。

  全球創新環境與G20國家創新競爭力提升

  科技創新深刻改變全球創新生態

  主持人:進入21世紀,全球創新活動日趨活躍,特別是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發生之後,各國都不約而同把經濟復蘇的希望聚焦在創新上,國際創新競爭越來越激烈,全球創新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如何看待全球創新環境的這種變化?

  陳宏兵:近年,國際金融危機陰影揮之不去,刺激增長的傳統辦法收效甚微,導致全球增長乏力,總體需求低迷。各國正在努力從創新中尋找新的動力,這一過程中出現了一些新特點:

  一是內容不斷拓展,內涵更加豐富。多數發達國家以科技創新為核心推進創新戰略,持續加大研發投入,投入水準已恢復到危機前水準。但值得注意的是,現代意義上的創新已不再局限于科技發明,而是延伸至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微觀上涉及商業模式、企業組織方式和市場行為,宏觀上與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甚至經濟驅動模式等密切相關。

  二是各國更加重視創新生態系統的構建。創新成果的實現不能僅依靠科技人員的努力,還有賴於整體環境的改善,需要構建良好的創新生態系統。這一系統包括管理制度、教育系統、市場環境、研發投入等等。

  三是創新的世界版圖迅速變化。雖然全球大部分創新活動仍集中在高收入經濟體,但中國、巴西和印度等部分中等收入經濟體正在快速追趕。剛剛發佈的世界知識産權組織《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顯示,佔據全球創新前25位的歷來為高收入經濟體,但2016年中國成為第一個躋身該集體的中等收入經濟體。這被譽為“在縮小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差距方面邁出的具有象徵意義的一步”。隨著互聯網的發展,開放式創新和全球範圍的創新合作加速發展,也促進了全球創新活動更趨均衡。

  趙新力:首先,最大的變化是全社會的共識:無論是政府、企業還是普通民眾,全球各國特別是G20成員對“依靠創新促進發展和引領未來”都不同程度地形成了共識。G20成員普遍制定了面向2020年和2030年的5年和15年科技創新戰略、路線圖或規劃。聯合國也高度關注科技創新,去年通過的《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中17個目標都涉及科技創新,進一步細化的169個靶點中涉及科技創新的為99個,佔近60%。

  其次,實踐證明,無論投資、出口還是消費,都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全球經濟可持續增長的問題。必須依靠科技創新全面提升和發展生産力,必須依靠體制機制創新全方位解放和激活生産力。

  再次,一些科技創新成果,如信息和通信技術特別是互聯網技術的普及,新能源、新材料、智慧、生物等一系列泛在技術的應用,一批戰略性新興産業的興起,引發了法律法規、政策措施、社會環境、生産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巨大變化,産生了大量新的經濟社會形態特別是新業態,促進了生産關係和上層建築的發展。

  科技創新帶來的全球化需求也引發了矛盾。比如,許多國家認識到國際交流合作的積極作用,但也有一些國家可能出於短期利益的考慮,形成或強化了相關的壁壘,阻礙創新資源的流動。

  李閩榕:正如前面二位所言,全球創新趨勢正在發生一個重大變化,即創新正在由科技領域向經濟社會發展的其他領域擴展、由少數國家和地區向全世界擴展。

  出現這一重大變化的原因,是人們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實踐中日益認識到:科技創新雖是推動生産力和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但它並不等同於創新,創新應是包括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等經濟社會發展各個方面的綜合性創新。正是基於這一認識,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在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時,強調“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並以G20峰會主席國身份建議將“構建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作為峰會主題。

  黃茂興:這一輪的全球創新並不是對傳統技術的修復,也不是聚焦于某個産品或某個環節,而是對傳統産業鏈和價值鏈的革命性顛覆。就是要通過創新驅動,以互聯網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等為引領,開創新的産業部門,實現跨産業鏈垂直整合下的價值鏈重構。這必將深刻改變全球創新格局,打破長期以來以歐美主要發達國家為主導的創新壟斷局面,促進創新的全球化和多極化趨勢。當然,這一輪創新體量巨大,僅靠單個國家或地區難以實現突破,需要多個國家聯合開展創新攻關,因此,全球創新將會呈現出既競爭又合作、既對立又妥協的局面。

  全球創新環境與G20國家創新競爭力提升

  趙新力

  包容創新激發全球創新活力

  主持人:作為今年G20峰會的主辦方,中國政府提出前瞻性、開創性的政策理念,首次把創新列入議題,倡導創新驅動發展,提出構建“協同、包容、充滿活力的全球創新環境”。這一倡議的意義體現在哪?世界各國尤其G20成員應如何響應這一倡議?

  趙新力:這是習近平主席去年在安塔利亞G20峰會上提出的。我體會其意義,一是具有開創性,從中國擔任主席國開始,G20以及T20終於將“創新”這一重大議題列入並成為各議題之首,相信今後也必將成為G20關注的重點;二是具有代表性,它代表了發達國家、新興經濟體及廣大發展中國家中各利益攸關方的普遍關注和G20成員的迫切需要;三是具有先進性,它抓準了發展的客觀規律,突出了“創新驅動是人類發展的第一動力”“創新是所有人的權利”“落後國家、落後群體可以通過創新實現跨越式發展”等理念和中國方案;四是具有前瞻性,它不僅將G20的主題從應對危機擺脫困境擴展到了主動謀劃可持續發展,更重要的是將對G20成員乃至全球的可持續發展帶來持久彌堅的影響。

  G20成員應以此次杭州峰會為起點,共同制定G20創新藍圖和具體行動計劃,積極推動“協同、合作、開放、包容”創新理念的落實。協同創新的重點在增進各國創新體系內和各國創新體系之間廣大利益攸關方的統籌協調,構建活力、合作、包容的創新生態體系;合作創新的重點是各國之間鼓勵各個層面對話、共享最佳實踐經驗,推動合作應對挑戰;開放創新包括推動開放科學,在可找尋、可獲取、可互用、可再用(FAIR)的原則下,適當獲取公共財政資助的研究成果;包容創新強調依靠創新,最大程度地為婦女、青年和老年人等各類群體創造教育和工作機遇,消除極端貧困、減少不平等和社會歧視,切實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

  李閩榕:這一倡議賦予了新形勢下的創新驅動發展以新語境、新範式:一是要求創新發展應是協同的,也即創新不再像過去那樣只是某一市場主體或機構、地區、國家的個體行為,而是相關市場主體、相關行業和領域、相關地區和國家集聚各自優勢的協調行動,通過聯合創新來實現風險共擔、成果共享、合作共贏。協同創新是一種致力於相互取長補短的智慧行為,體現了推動世界經濟共同發展的需要。二是要求創新發展應是包容的,也即創新發展的成果和利益不再像過去那樣具有排他性,僅屬於創新者獨享,而是重視創新機會的平等和公平參與,特別是注重通過創新消除貧困者權利的貧困和所面臨的社會排斥,讓所有人群公平享受創新成果。三是要求創新發展應是充滿活力的,也即推動創新的動力不僅要持續不斷,而且還要創意激蕩、空間無限,同時還要求創新的活力既來自於創新者的自身,也來自於外部動力的源源不斷輸入。

  這就要求世界各國特別是G20各成員在推動創新發展時,必須正確處理好自我創新與協同創新的關係、創新成果和利益競爭排他與包容共享的關係、增強自身活力與源源不斷汲取外部動力的關係,由此來加快形成G20峰會提出的“協同、包容、充滿活力的全球創新環境”。

  陳宏兵:加強各國政府關於創新政策的對話和協調,減少和消除彼此政策間的矛盾和牴牾,對於實現高效的國際創新合作至關重要。中國提出有關構建全球創新環境的建議是十分及時和必要的。

  一個有效的全球創新環境應更具包容性和平衡性,通過多樣化的國際合作增強發展中國家的創新能力,確保全球創新鏈的有效聯結和運轉。G20成員均為高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是全球創新活動最為活躍、能力最強的群體。作為全球經濟治理的主要平臺,二十國集團完全可以在全球創新宏觀政策協調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黃茂興:為了營造良好的全球創新環境,世界各國包括G20成員應作出以下努力:第一,加快適應本國創新驅動發展要求的體制機制創新,實現人才、資本、技術、知識等創新要素的自由流動和優化配置;第二,加強各國創新政策的統籌和協調,在共同利益基礎上構建全球創新框架,保持各國創新政策的整體性和一致性,減少摩擦,並建立有活力的合作體系,推動各國創新行動的互動、整合和協同;第三,推動包容性創新,實現包容式增長,注重各國創新機會的平等和公平參與,加強對貧困國家民生技術研發的支持,讓創新成果惠及所有人群。

  全球創新環境與G20國家創新競爭力提升

  陳宏兵

  全球創新競爭版圖正在加速重構

  主持人:四位都指出,G20成員應攜手改善創新環境,大力提升國家創新競爭力。什麼是國家創新競爭力?G20成員的創新競爭力在全球處於怎樣的地位?

  黃茂興:國家創新競爭力是指一個國家在世界範圍內對創新資源的吸引力和創新空間的擴張力,以及對周邊國家或地區的影響力、輻射力、帶動力。不僅注重一國的顯在創新能力,還注重它的潛在創新實力。在科技全球化背景下,國家創新競爭是價值鏈環節的競爭、選擇性的競爭、雙向的競爭、綜合能力的競爭、國際化領域的競爭。注重國家創新競爭力的培育,有利於直接瞄準創新型國家建設的重大目標,推動國家科技發展,系統安排參與國際競爭的戰略,以提升在全球創新價值鏈分工中的地位。

  G20作為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它在全球科技創新中的競爭力和活力將決定世界科技創新的未來和方向。從世界範圍看,G20成員的創新競爭力水準比較高,尤其是美國、日本、德國、法國、英國、韓國等發達國家的創新競爭力一直處於世界前列,G20中的新興市場國家一般處於中等水準,個別國家水準比較低,比如印度尼西亞、阿根廷。值得一提的是,根據我們的研究,中國的國家創新競爭力近年來進步明顯,在G20中排名第9位,是G20中唯一進入前十名的發展中國家。

  整體來看,2015—2016年G20各成員的創新競爭力水準呈現穩步上升的態勢,尤其是新興市場國家的提升步伐較快,正在不斷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當然在短時間內這種差距仍然比較大。

  陳宏兵:所謂“創新競爭力”實際上是對各國創新能力、實際表現和未來潛力的綜合評價。目前,國際上有多個關於國家創新能力的評價體系。每個體系都有其獨特的評價範圍、重點、方法和數據來源,值得關注和深入研究。

  根據世界知識産權組織的全球創新指數,中國名列全球第25位,首次以中等收入國家身份躋身由發達國家組成的第一集團。這表明中國政府致力於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經濟轉型升級取得了重要進展。這是中國長期堅持創新發展理念,大力進行創新體系建設的成果。根據我們的研究,G20成員在創新方面總體表現出色。在世界前25名中,G20成員佔據9席,其中包括美國(第4名)、中國(第25名)、日本(第16位)和德國(第10位)等國家。其他一些中等收入國家的排名位於中游,如印度(第66位)、巴西(第69位)、阿根廷(第81位)和印度尼西亞(第88位)。應該説,G20成員做好創新工作,有利於引領全球創新和發展,提振各方信心,同時也可為其他國家進行國際創新合作提供更多機遇。

  李閩榕:為了在競爭中搶佔先機,發達國家利用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方面的優勢力圖維持創新的先行地位;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新興經濟體國家也在加緊搶抓機遇,爭取把握在全球創新中的主動權——國與國之間綜合國力的競爭越來越表現為國家創新競爭力的較量,國家創新競爭力已成為支撐和引領世界經濟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的主要動力。G20作為發達國家與新興市場國家進行國際對話與合作的重要平臺,在全球經濟中佔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其創新競爭力將決定世界創新的未來和方向。

  趙新力:國家創新競爭力是評價一個國家競爭力的重要指標。根據我所在團隊的研究,G20成員的創新競爭力一直在不斷提升。我們預測,除個別面臨短期發展困難的國家外,在不發生重大政治、經濟波動的前提下,G20成員綜合創新競爭力將繼續提高。

  根據我們的綜合排名和預測,我國目前處於G20成員科技創新競爭力第9位,2020年將進入前八,2030年進入前六,2049年進入前二,新中國成立一百週年時全面進入世界科技強國行列。

  全球創新環境與G20國家創新競爭力提升

  李閩榕

  創新活動需要發揚“同舟共濟”精神

  主持人:黨的十八大作出了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大部署,中國的創新實踐為打造世界經濟新增長源作出了積極貢獻。為了適應各國轉型發展的需要,也是應對世界科技競爭的戰略抉擇,G20成員應從哪些方面加強協調合作,推動聯合創新?

  李閩榕:從國際創新發展的實踐看,G20各成員應突出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協調合作、推動聯合創新:

  一是要明確目標,制定戰略。G20各成員必須明確推動協同創新的目的,是要打造創新驅動發展的命運共同體,讓所有人群公平享受創新成果。要緊緊圍繞這一目標,協商制定出包括法律法規、體制機制、商業模式、文化理念、實施舉措等在內的整個協同創新體系的完整戰略規劃和方案,形成有利於促進協同創新的良好制度環境。

  二是要建立機制,完善政策。G20各成員應通過建立高級別創新對話機制,加強創新發展的交流合作和溝通協調;努力拆除技術轉移與交易、知識産權保護等方面的貿易壁壘,鼓勵創新要素自由合法高效配置;支持技術轉移和擴散,共同應對人類社會面臨的挑戰。

  三是要共享資源、聯合攻關。G20各成員要鼓勵創新要素自由流動和共享,促進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和流動,加強創新和研發平臺的共建和共享。加強人類社會面臨共同挑戰領域的技術研發合作,開展關鍵共性技術的聯合研發和推廣應用。

  四是要促進融合,加速轉化。G20各成員要協同促進跨領域、跨學科的融合創新交融,研究和掌握一批促進創新融合發展的核心技術、關鍵技術、共性技術和前沿技術,提高通過跨域融合來突破創新瓶頸著力點和突破口的能力,形成融合創新的新産業、新業態、新模式。要加大對創新及其成果擴散的投資,促進創新成果商業化、産業化。

  趙新力:各方在加強合作時,還應遵循以下原則:一是強調創新是推動全球經濟可持續平衡發展的關鍵力量,實施鼓勵創新的戰略、政策和措施,增加科技創新投入;二是加強創新政策協調、溝通和對話,共享創新政策、措施和經驗;三是開展創新戰略、績效和良好實踐的評估和比較分析,推動發佈各類G20創新報告;四是推動政府、企業、國際組織和非政府組織在內的各利益攸關方參與的創新對話,商討創新議題;五是加強科學和研究活動的合作,共同應對氣候變化、資源緊缺、食品—能源—水的綜合挑戰、可持續城市、公共衛生等全球性挑戰。六是支持科技創新人才的流動,加強科學、技術、工程、數學(STEM)教育,通過聯合研究和創新創業合作創造就業,加強青年在創新中發揮的作用,重視婦女在科技創新活動中發揮的作用。七是支持聯合國技術推廣機制,推動依託科技創新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確定的目標。八是增強各國在科技創新方面政策方面的統籌協調,有必要舉辦G20科技創新部長級會議,落實G20杭州峰會有關科技創新的成果。

  應該強調,由於導向偏差,全球普遍出現了青少年不願意從事STEM學習和工作的問題。STEM是支撐實體經濟的基礎,也是做好虛擬經濟的關鍵技能。對此,全社會應該共同採取有效措施。

  陳宏兵:各成員加強創新領域的對話與合作,也有助於完善和鞏固G20作為全球經濟治理重要平臺的地位。第一,G20成員可開展創新議題討論,深化創新與經濟發展關係的認識,達成政治共識,呼籲各方更加重視本國創新生態系統的建設。第二,可就全球層面的創新政策議題進行討論和協調,包括技術轉移、知識産權、信息和人才流動、國際重大科研項目合作等。第三,可採取具體行動,本著包容原則加強國際創新合作,包括加大對發展中國家的官方援助、建設大型的科研基礎設施、建立創新基金、強化科技知識普及等,推進聯合創新。第四,建議將創新列為二十國集團的常設議題,持續加以關注和推進。

  黃茂興:G20應發揚同舟共濟的精神,加強在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方面的合作,通過鼓勵科學技術、發展理念、體制機制、商業模式等在內的全面創新,加快推動創新資源的流動和整合,集中優勢創新資源開展關鍵技術的聯合攻關,快速突破創新的瓶頸和約束,協同提升G20國家創新競爭力水準。

  為此,建議G20成員加強協調合作、推動聯合創新。首先,打造創新共同體,圍繞重大基礎性課題聯合攻關,在空間技術、微電子、生物醫藥、基礎設施、能源開發、農業生産、環保節能技術等方面加強合作研究,力爭合力打破發達國家的技術封鎖。其次,推動建立高級別的科技創新對話機制,並著力於合作的機制化、長期化建設。再次,要加強産業鏈和價值鏈環節的分工合作,打破創新中的“孤島效應”。最後,要在G20框架內進一步加強宏觀經濟政策協調,形成一致的創新政策導向和行動,避免因政策取向分化造成的負面效應,形成政策合力。

  全球創新環境與G20國家創新競爭力提升

  黃茂興

  創新驅動引領未來發展

  主持人:行動是最好的落實。我們有理由期待今年G20峰會關於創新議題達成豐碩成果,我們也更加期待著中方的這一倡議能持續成為今後G20峰會的重大議題。諸位如何看待這一預期?對創新競爭力的提升還有什麼建議?

  趙新力:我們的確有理由期待G20杭州峰會在創新議題上取得豐碩成果;相信隨著越來越多的成員認同創新作為推動當前經濟增長和促進經濟中長期發展中的關鍵作用,各成員也一定能夠就制定G20創新增長藍圖達成共識;相信各成員一定會根據在創新、新工業革命、數字經濟等各領域的一系列具體行動計劃方面達成的共識,努力攜手為全球經濟增長開闢康莊大道;也期待創新議題繼續成為明年德國G20峰會的議題,G20科技創新部長級會議成功並持續舉辦,G20創新論壇經久不衰。

  在提升G20成員創新競爭力方面,還有如下建議:一是加強知識産權保護、知識擴散和技術轉移,以更好調動創新的主動性;二是鼓勵重大科研基礎設施的開放和共享,深化國際大科學和大工程領域合作;三是規劃和實施科技創新領域青年人才交流與合作計劃;四是支持創客和中小微高新技術企業發展;五是鼓勵國際組織、各國智庫聯合開展可測量的創新指標研究與評估;六是積極推動以保護環境、建設生態文明、實現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的綠色創新。

  陳宏兵:將創新列為未來G20峰會議題是十分必要的。創新是世界經濟走出低谷的必由之路。結合創新討論全球經濟會使有關政策的討論和制定前置一步,從而增強其全面性和有效性。

  建議各國政府能夠更多從構建創新生態系統的角度提升國家創新競爭力。知識産權是激勵創新的基本制度,也是人類歷史上最為成功的制度設計之一。建議各國在創新體系建設中加強對知識産權制度的重視和投入。此外,應更加關注全球創新政策的協調,加強各國在多邊國際平臺上的政策對話,及時將對話成果上升為書面國際規則,通過持續完善多邊法律框架為全球創新環境構建提供有力支撐。

  李閩榕:G20各成員為今年G20峰會的創新議題做了大量前期準備工作,預期成果將是豐碩的。在會後落實峰會成果方面,提出以下幾點建議:一是要保證創新議題持續成為今後G20峰會的重大議題。二是要建立G20成員間高級別創新對話機制,創立G20創新工作組,設立G20創新論壇。三是建立G20協同創新平臺,共同開展創新戰略和實踐績效的評估,為各國改進完善協同創新戰略和政策提供有效支持。

  大力提升國家創新競爭力,除了加大對創新的投入、建立健全創新體系等舉措外,還應特別注意促進科技創新、文化創意的交融發展。科技創新、文化創意是影響經濟社會發展最直接、最關鍵的因素,兩者的交集融合發展是創新發展的新趨勢、新範式。要堅持以科技創新為支撐,以文化創意為引導,推動高新技術在文化領域的廣泛應用,顯著豐富和增強各類文化産品的表現力;充分發揮文化創意對科技創新思維的巨大激發作用,為科技創新提供新思路、拓展新空間,形成科技創新、文化創意交集融合發展的新型創新體系。

  黃茂興:今年中國主辦G20峰會,在前期一系列磋商中,創新藍圖已得到G20各成員的積極響應,對調動各國創新要素發揮了重要的導向作用。基於這樣的分析前提,我們有理由相信,創新將持續成為今後G20峰會的重大議題之一。

  G20集中了全球最活躍的創新資源,要繼續提升各成員國創新競爭力,成為引領全球新一輪經濟增長的中堅力量,首先應推動增長方式的創新轉變,強化供給側調整,提高全要素生産率和潛在産出,為全球構建起有利於經濟持續增長的增長方式。其次,要深入推進結構性改革,破除束縛創新的各種體制機制,充分發揮新技術、新要素和新組織模式的作用,推動産業結構升級和形成新的産業部門,實現共同增長。再次,促進包容協調的全球價值鏈發展,全面激發創新潛能和活力。最後,優化配置和合理利用創新資源,大幅度提高創新效率。(人物素描:郭紅松)

  《光明日報》( 2016年08月24日 15版)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