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塞上沃野織錦繡 ——寧夏農業特色産業發展紀實

2016-08-25 18:02:19|來源:寧夏新聞網|編輯:黃蓉

  塞上沃野織錦繡 ——寧夏農業特色産業發展紀實

  塞上八月,瓜果飄香,風景如畫。田野裏,水稻扶穗,大豆搖鈴;果園裏,綠樹成蔭、碩果纍纍……這一切,預示著又將迎來一個收穫的金秋。

  近年來,寧夏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和自治區黨委、政府關於“三農”工作決策部署,緊緊圍繞農業強、農民富、農村美的目標要求,立足寧夏資源稟賦,大力發展農業特色優勢産業,不斷延伸農業産業鏈,走出了一條“以特富農”之路。截至2015年底,特色産業佔農業總産值比重達到86%,佔農民收入的比重達到43%。

  發揮優勢 特色農業譜新篇

  寧夏土地資源豐富,光熱資源充足,引黃灌溉便利,是全國8個宜農荒地超千萬畝的省區之一、全國十大傳統牧區和13個商品糧生産基地之一,素有“塞上江南”“西部糧倉”和中國十大“新天府”的美譽。

  農業是寧夏的基礎産業,也是優勢産業。近年來,寧夏充分發揮資源優勢,聚焦優質糧食、草畜、蔬菜、枸杞、葡萄“1+4”特色産業,加快引黃灌區現代農業、中部乾旱帶旱作節水農業、南部山區生態農業“三大示範區”建設,全面提升特色農業、高端市場、高品質、高效益“一特三高”現代農業發展水準,農業農村經濟取得了長足發展。2015年農業增加值252億元,同比增長4.5%;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119元,增長8.4%,增幅連續7年高於城鎮居民收入。糧食生産實現“十二連豐”,特色優勢産業佔農業總産值比重達到86%,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來自特色優勢産業收入比重達到43%。

  作為西北地區重要的商品糧基地,寧夏生産的大米粒圓、色潔、油潤、味香,小麥麵筋值高、品質優;玉米是寧夏第一大作物,糧飼兼用,單産水準居全國前列;南部山區海拔高、氣候冷涼,非常適合優質馬鈴薯及種薯繁育種植,馬鈴薯産業已成為中南部貧困地區增收致富的支柱産業。目前,全區糧食單産穩定在320公斤以上,人均糧食佔有量居全國第五位。

  寧夏是全國重要的良種奶牛繁育、優質奶源、清真牛羊肉生産加工基地,寧夏灘羊肉質細嫩、味道鮮美,是我國特有的種質資源,優質牛肉深受消費者青睞。目前,全區人均鮮奶佔有量278公斤,居全國第2位;人均牛羊肉有量43.2公斤,居全國第3位。

  塞上沃野織錦繡 ——寧夏農業特色産業發展紀實

  寧夏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土地豐富,光熱充足,灌溉便利,非常適合蔬菜生産,是北方重要的菜籃子基地,遠銷南方及香港市場。目前,全區人均蔬菜佔有量793公斤,遠高於全國523公斤平均水準。全區有 10個供港蔬菜基地被香港漁農署評為信譽農場。

  寧夏是“中國枸杞之鄉”,枸杞粒大、肉厚、皮薄、籽少、甘甜,內含20多種微量元素,枸杞種植、加工、流通及産品技術開發都居全國前列,是寧夏的一張紅色名片。目前,全區枸杞種植面積90萬畝,乾果産量8.8萬噸,分別佔全國的45%、55%。

  寧夏賀蘭山東麓地區位於北緯38°,處於世界葡萄種植的黃金地帶,生産的葡萄酒香氣發育完全,色素形成良好,含糖量高,酸量適中,品質優良,是寧夏的一張紫色名片。目前,全區葡萄種植面積61萬畝,其中釀酒葡萄面積53萬畝,産量20萬噸,建成投産葡萄酒莊85家,生産葡萄酒1億瓶以上。

  寧夏有中國“枸杞之鄉”“甘草之鄉”“馬鈴薯之鄉”“長棗之鄉”“灘羊之鄉”等美譽。寧夏農産品特色鮮明,品質一流。作為全國唯一的回族自治區,獨特的伊斯蘭民族風情,悠久的清真飲食文化,為特色農産品生産及“清真”品牌的開發提供了廣闊的市場前景。尤其是隨著國家“一帶一路”發展戰略和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建設的推進,寧夏發揮農業特色優勢,積極推動農業“走出去”。2015年,寧夏清真牛羊肉、脫水蔬菜、蜂蜜、馬鈴薯、枸杞、羊絨等農産品出口額達到31619萬美元,農産品國際貿易增幅位居全國前列。

  塞上沃野織錦繡 ——寧夏農業特色産業發展紀實

  精準施策 提質增效助升級

  思路決定出路,觀念決定成敗。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實踐,寧夏改變過去“多而散”地抓13個特色優勢産業,集中力量聚焦優質糧食、草畜、蔬菜、枸杞、葡萄“1+4”産業,圍繞“一特三高”,完善強農惠農富農政策,瞄準市場需求,精耕細作,精深加工,精準扶持,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2016年寧夏《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聚焦特色精品,推動農業提質增效。對此,寧夏實施了精品農業發展計劃:瞄準“1+4”特色優勢産業,支持壯大“一縣一業”“一鄉一品”,使其在農業産值中佔比超86%。貫徹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建設優質糧生産基地,糧食生産穩定在1200萬畝、370萬噸。狠抓優質奶源和清真牛羊肉基地,新增肉牛10萬頭、肉羊60萬隻,更新種植優質飼草100萬畝。推動蔬菜産業往精品方向發展,新建永久性蔬菜基地10萬畝。實施提升枸杞産業“六大工程”,新增基地5.8萬畝。堅持“小酒莊、大産區”模式,新建改造標準化葡萄園5萬畝,開建酒莊20家,加快向酒莊酒和中高端邁進。發揮國家農業科技園示範效應,每個縣(市、區)建設1-2個精品農業示範基地或加工園區,引領特色産業多出精品。

  在提升綜合生産能力方面,《報告》提出,堅持耕地保護與品質提升並重,劃定永久性基本農田,加快大型灌區續建配套、鹽鹼地改良等農田水利工程,建設高標準農田50萬畝,新增高效節水灌溉30萬畝,改造中低産田35萬畝,確保耕地面積不減少、品質有提升。加快育繁推一體化,推進優勢品種提純復壯,確保品質品牌優勢。啟動特色農産品原産地保護工程,嚴格産地準出,強化“三品一標”認證,完善追溯監管。推廣覆膜保墑、復種兩熟等先進適用技術,農業機械化綜合水準、科技貢獻率分別達到71%和58%。與此同時,加快培育新的經營主體,完善農業經營體系,擴大網上行銷規模,引導進入國內外知名企業行銷網絡,發展農超對接、連鎖配送等,讓更多特色農産品佔領國內外市場。

  塞上沃野織錦繡 ——寧夏農業特色産業發展紀實

  好風憑藉力。發展特色産業,離不開政府的強力推動尤其是政策的精準扶持。一直以來,寧夏十分重視通過政策引領和推動農業特色産業健康發展。早在2002年,寧夏就出臺了《寧夏優勢特色農産品區域佈局及發展規劃(2003—2007年》,著力推進特色優勢産業提質擴量增效;2008年又頒布了《寧夏農業特色優勢産業發展規劃(2008—2012年)》。特別是“十二五”以來,寧夏按照一個産業一個規劃,一個産業一套扶持政策的要求,先後制定實施了一系列促進農業特色優勢産業發展的政策意見,比如2013年出臺的《加快推進農業特色優勢産業發展若干政策意見》,2014年出臺的《加快産業轉型升級促進現代農業發展意見》,以及2016年出臺的《關於加快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目標的意見》和《關於創新財政支農方式加快發展農業特色優勢産業的意見》等,這些政策措施的密集出臺,建立起了更加符合區情和縣域經濟發展實際的特色優勢産業政策支持體系。結合這些政策的出臺,寧夏每年整合中央及自治區各類涉農資金近15億元,其中農業産業資金13.8億元左右,以直接補貼為主,堅持大乾大支持、小幹小支持、不幹不支持。正是有了政策的強力推動,寧夏農業特色産業實現了快速發展。

  塞上沃野織錦繡 ——寧夏農業特色産業發展紀實

  與時俱進 推進一二三産融合發展

  推進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是中央做出的一項重大部署。“十三五”時期,寧夏將認真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推動糧食等主要農産品生産、儲存、加工、銷售一體化融合發展,延伸農業産業鏈,建立現代農業産業體系,提高農業附加值,培育農村新業態,拓展農民增收渠道,讓農民不僅從農業增收中獲得利益,而且要從二三産業發展的增值收益中分享利潤。

  對此,寧夏將圍繞“1+4”重點産業,以國家初級農産品加工項目為引導,支持農産品貯藏、保險、烘乾、分級、包裝等初加工設施,延長貯存期,減損增效。積極推進農産品精深加工,支持加工裝備技術改造和龍頭企業轉型升級。引導加工企業向種養示範園區、優勢産區集中,打造提昇平羅長湖、賀蘭德勝、青銅峽嘉寶、賀蘭山東麓葡萄酒、利通立德、鹽池花馬池、中寧新水、原州圓德等一批農産品加工園區和加工技術集成基地。同時,加強農産品專業批發市場、縣級農産品綜合市場建設,加快田頭市場建設,配套完善基礎設施,提升市場行銷能力,加快打造馬鈴薯、清真牛羊肉、蔬菜、枸杞、葡萄等全國或區域性特色農産品集散中心。大力培育新型流通業態,支持農産品加工企業、農業電商企業、專業合作組織等在國內大中城市建設線上線下農産品銷售窗口(體驗店),構築多層次、多類型、多功能、多業態並舉的農産品市場流通體系。同時,積極發展休閒觀光農業、創意農業、鄉村旅遊、農家樂等新業態,建立完善促進休閒農業發展的用地、財政、金融等扶持政策,加強從業人員培訓。積極開展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創建,加快打造黃河金岸都市休閒農業帶、賀蘭山東麓葡萄文化休閒農業帶、毛烏素沙漠西緣草原風情休閒農業帶、南華山—月亮山—六盤山生態休閒農業帶。

  按照寧夏確定“十三五” 農業農村工作主要發展目標,糧食總産穩定在370萬噸,農業增加值年均增長4.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9%,優質糧食、草畜、蔬菜産業基本實現現代化,奶業率先實現現代化。對此,寧夏將堅持以新理念引領新發展,大力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全力推動農業發展由數量增長為主轉到數量品質效益並重上來,努力開創寧夏特色農業發展新局面。(記者 楊洲 文/圖)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