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電影産業促進法二審 立法者建議限制明星"天價片酬"

2016-08-31 00:50:30|來源:國際在線|編輯:靳松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時冉):隨著中國電影産業的快速發展,影視明星天價片酬、電影票房造假等問題在引發輿論熱議的同時,也為立法者所關注。日前,全國人大常委會在分組審議電影産業促進法時,有立法者建議,應通過稅收等方式讓明星“天價片酬”回歸理性,讓資金更多投向劇本創作等環節,以提升電影品質。對於票房造假現象,也有建議提出應加大處罰力度,建立行業“黑名單”。

  近來,電視劇《如懿傳》的製作方開出1.5億元的天價聘請男女主角引發輿論熱議。而高片酬現象在電影行業同樣存在。在“不差錢”的中國電影市場,影星片酬不斷刷出新高度,動輒數千萬的酬勞讓不少導演和製片方叫苦不迭。

  30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在分組審議電影産業促進法草案時,不少立法者建議限制明星“天價片酬”。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孫寶樹説,目前國內當紅演員的片酬佔到電影製作成本的50%甚至更多,大大超出國際標準。應制定片酬管理制度,控制演員的人工成本,以保障電影品質,“電影製作成本過分向演員尤其是明星演員傾斜,勢必會嚴重影響電影製作中編劇、布景、配音等相關製作環節的經費,導致電影空有明星陣容,而在故事情節、拍攝水準等方面的品質日益下降。因此,建議在本法中制定電影片酬管理的有關辦法,規範電影市場片酬行為,合理控制電影製作的人工成本,以保障電影製作的品質和水準。”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張平提出,應該通過繳納個人所得稅的方式限制明星片酬,“現實中演員很少甚至從來不繳所得稅,經紀人同製片方商談片酬從來都是稅後收入。應該對演員片酬納稅問題嚴格規定,製片方替演員納稅不合理也不合法。第二,建議一線影星片酬不得超過電影製作成本的20%或30%,超過就應該大幅增加稅收。”

  針對電影行業“票房造假”問題,電影産業促進法草案二審稿出臺新規,明確對電影發行企業、電影院的虛假交易、虛報瞞報銷售收入等行為説“不”,並規定了最高50萬元的行政處罰。在審議草案時,有常委會組成人員認為,對於動輒數千萬、上億元的票房收入而言,50萬元的處罰上限仍然偏輕,應加大處罰力度。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周天鴻説:“業界認為這個數額低了,有的電影票房已經達到數千萬、億元以上,五十萬元的上限罰款還是低了,而且這裡由誰來監管、由誰來復核也沒有規定清楚,是政府還是行業組織?”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叢斌則認為應增加處罰手段,比如將“票房造假”行為納入徵信體系等,“我建議多增加些其他處罰手段,罰款只是其中一個手段,比如納入徵信體系或者納入黑名單,在多長時間內或者終身不得從事這項業務,有時,涉及到聲譽、名譽方面的處罰措施比罰款有效。”

  繼2004年電影《無極》攝製組被指破壞雲南香格里拉碧沽天池生態環境後,不少影視劇組都傳出破壞拍攝地自然環境的消息。對此,電影産業促進法草案規定攝製方應在拍攝現場採取必要的保護、防護措施,做好環境、文物保護。有委員建議,應增加相應的處罰規定。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李安東:“過去有過電影攝製組對環境和文物造成損害的情況,損害後有的不賠償,拍屁股走人。因此,在法律上應當明確賠償責任。”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