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談G20】G20峰會:中國如何更好地成為負責任大國

2016-08-31 09:46:26|來源:中國網|編輯:徐雅平

  【老外談G20】G20峰會:中國如何更好地成為負責任大國

  【老外談G20】G20峰會:中國如何更好地成為負責任大國

  G20領導人第十一次峰會將於9月4日至5日在杭州舉行。世界當前主要面臨著兩大問題。其一,由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所導致的曠日持久的全球經濟衰退;其二,由各種複雜的經濟和政治因素所導致的愈加嚴重的地緣政治衝突。

  在這一背景下,中國應協調世界主要經濟體,採取新的增長策略,努力使地緣政治分歧逐漸消弭。這其實正是G20峰會的題中之義。

  然而,事情可能並非會向預計的方向發展。《環球時報》8月17日報道,國外媒體如今大肆渲染,稱一些國家會在9月峰會召開期間挑動南海爭端。

  即便這種猜測最終沒有成為現實,在當前情況下,有關全球治理的難題使我們很難不去考慮地緣政治。7月28日到29日在北京舉辦的G20智庫峰會(T20)最能説明這一點。

  與會學者分為兩大陣營。其中一部分希望推動全球經濟結構改革、工業轉型以及可持續發展。另一部分則更關注美國大選、英國“脫歐”、土耳其軍事政變以及東盟國家在南海裁決方面的分歧。

  可見,用帕拉格•康納(Parag Khanna)的話來講,中國試圖將“功能性整合(functional integration)”作為地緣政治工具,服務於經濟發展,並希望通過“一帶一路”建設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來消除地緣政治衝突爆發的可能性。不過,中國仍需在以下三方面做好平衡。

  預期平衡: 2008年,美國前總統布什與中國前國家主席胡錦濤通電話,向他徵求有關舉辦G20峰會的意見,中國領導人或許對這一幕依舊印象深刻。然而,今非昔比,中美之間如今不僅缺乏互信,甚至一些美國人認為,“強勁領導力”或許會帶來雙方的和諧,但與此同時卻忘記了“信譽”和“善意”才是建立持續有力、富有成果的夥伴關係之中的前提。

  心態平衡:“發展中國家”抑或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應該在兩者之間保持好心態的平衡。要想保持這一平衡,中國應該明確自身的優勢和劣勢。有關這方面的評論,可以參閱2014年9月6日《紐約時報》題為《大國在智庫購買影響力》(“Foreign Powers Buy Influence at Think Tank”)以及2016年8月8日刊發的最新版本《模糊界限的智庫——研究組織還是企業聯盟?》(“Researchers or Corporate Allies? Think Tanks Blur the Line.”)

  互聯平衡:中國政府通過“一帶一路”建設和亞投行等倡議促進東亞和中東地區的互聯互通,然而這種互聯互通更多的是出於經濟層面。地緣政治和文化方面的互聯互通更是不容忽視。把握好三者在邏輯上的一致會使中國更好地發揮負責任大國的角色,朝著建立全球合作關係的方向發展。否則,南海問題的持續發酵會對中國帶來諸多不利。

  (阿裏•比尼亞孜(Ali Biniaz),經濟學博士,伊朗伊斯蘭共和國駐華大使館一等研究參贊)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