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智庫:中國與東盟在經濟發展差異中尋找共同機遇

2016-09-06 11:26:03|來源:國際在線|編輯:王濤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孫牧寧):東亞合作領導人系列會議即將在老撾首都萬象召開,李克強總理將出席系列會議並訪問老撾。在系列會議召開前夕,新加坡著名智庫隆道研究院總裁許振義先生接受了記者的採訪。

  新加坡著名智庫隆道研究院總裁許振義先生表示,發展的差異造就了中國與東盟間互補的經濟結構。這使得不同的東盟國家和中國之間的合作方式並不相同,合作內容也發生著轉變:“比如説新加坡和中國之間的合作集中在第二産業和第三産業。在蘇州工業園的時代是第二産業多一些。到了天津生態城和重慶互聯互通項目時已經以第三産業為主。但是馬來西亞、印尼、泰國、菲律賓和中國之間的經貿合作更多的是一些資源性的貿易。”

  許振義説,經濟上相對落後的東南亞國家與中國的經濟發達地區,就已經形成了發展差異。因此,這些國家所擁有的自然資源和人力資源對於中國的發達地區來説就是一種互補的關係。他舉例説:“中國沿海地區從印尼進口燃料要比從中國內陸地區運送的價格還要經濟划算。所以從這方面來考慮的話,東南亞國家的一些自然資源會更好的給中國沿海提供資源。”

  許振義認為,中國與東盟之間整體的經濟合作在進步,而且中國在與不同國家、不同國情進行著層次分明的合作。儘管這樣的差異也會帶來競爭,但是這樣的合作方式對雙方的經濟來説都是一種機遇。許振義説:“雙方內部都是有很大的差異,中國本身東西部差異,城鄉差異都很大。東盟作為一個整體,地區間的差異也非常大。既然這兩個經濟體本身存在這麼大的差異,它其實也為相互的合作提供了很多交叉點,所以我想雙方的合作前景本身還是十分光明的。”

  光明的合作前景也伴隨著挑戰,許振義認為,如果中國和東盟之間的政治關係陷入不穩定,那麼經濟關係也一定會受到牽連,特別是會對投資方面的合作造成影響。但是堅固的經濟紐帶,會對維持穩定的政治關係也起著積極的作用。許振義説:“在打算盤的時候你肯定會想,政治上走這一步棋會不會影響經濟,我在打算盤的時候就會想,自己能不能經受得起這樣的經濟損失。所以當東南亞各國和中國的貿易存在這麼大的互補性的時候,那麼在政治上自然就不會走向偏激。”

  許振義表示,一個強大的中國會給中國與東盟間的關係帶來積極的作用:“中國保持穩定,維持繁榮對整個區域是利大於弊的。很多人會以為,中國強大了會不會對東南亞造成威脅?我的看法是中國陷入危機給東南亞帶來的威脅,要遠遠大於中國強大所帶來的威脅。”

  許振義認為,中國與東盟正在利用互補的經濟結構,通過互聯互通,實現互利互惠。而這樣的繁榮局面,也給了雙方維持穩定、管控分歧的信心。這是中國-東盟建立對話夥伴關係25年來取得的重要成就,也是雙方面向未來、攜手向前的動力。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