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東方智慧破解發展難題——“一帶一路”三年建設進展綜述
新華社北京9月6日電 題:以東方智慧破解發展難題——“一帶一路”三年建設進展綜述
新華社記者安蓓、王優玲、許晟
這是歷史對未來的深刻啟迪,是以東方智慧為全球發展探尋解決之道的“中國方案”。
2013年秋天,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倡議,得到國際社會廣泛關注和積極響應。
三年來,以共商、共建、共享為原則,以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綢之路精神為指引,以打造命運共同體和利益共同體為合作目標,“一帶一路”建設從無到有,由點及面,取得了超出預期的進度和成果。
為全球經濟復蘇提供“中國方案”
9月2日22時30分,西安-漢堡中歐班列從西安國際港務區出發。包括機械設備、家居、電子設備等共45車貨物到達歐洲後,通過波蘭的馬拉舍維奇和德國漢堡分撥到歐洲腹地各大城市。
車輪和鋼軌撞擊發出的叮叮聲,仿佛古絲綢之路的駝鈴聲穿越千年歲月……截至目前,中歐班列已累計開行超過2000列,沿線各國迎來加強國際合作、發展互聯互通的新機遇。
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世界經濟在深度調整中曲折復蘇。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多邊貿易體制發展面臨瓶頸,世界經濟遭遇政治安全衝突和動蕩、難民危機、氣候變化、恐怖主義等挑戰。
“隨著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人們需要在共商、共建中塑造各國發展創新、增長聯動、利益融合的世界經濟。‘一帶一路’正是中國為促進全球經濟復蘇提出的‘中國方案’。”國家發展改革委西部司巡視員歐曉理説。
“一帶一路”貫穿亞歐非大陸,一頭是活躍的東亞經濟圈,一頭是發達的歐洲經濟圈,中間是潛力巨大的腹地國家。在這一區域開展互聯互通,提高貿易和投資合作水準,推動國際産能和裝備製造合作,本質上是通過提高有效供給催生新需求,推動世界經濟再平衡。
“‘一帶一路’促進亞洲、歐洲和非洲的聯通與合作,重新為世界貿易注入活力。”巴西中國與亞太地區研究所所長卡布拉爾如此評價。
“一帶一路”建設三年來,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不斷推進,越來越多國家和地區受惠于這一互利共贏、共同發展的理念和實踐。
截至目前,已有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參與其中。中國同30多個沿線國家簽署了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協議、同20多個國家開展國際産能合作,以亞投行、絲路基金為代表的金融合作不斷深入,一批有影響力的標誌性項目逐步落地。
“一帶一路”讓世界共享發展機遇
今年3月,天合光能科技(泰國)有限公司在泰中羅勇工業園區正式投産。斥資2億美元建設的太陽能組件廠將為當地創造大量就業崗位。
泰中羅勇工業園中國投資方華立集團董事局主席汪力成説,截至2015年底,園區總投資約20億美元,累計實現銷售額65億美元,雇傭當地員工2萬人。“不僅為中國企業參與國際競爭提供平臺,也提升了當地裝備製造水準和産業結構,成為推進民間交流的‘窗口’。”
“‘一帶一路’是實現中國與世界良性互動的有力途徑,它開創了互利共贏、非零和博弈的新模式。”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胡鞍鋼説。
瞄準重點方向、重點地區、重點項目,三年來“一帶一路”建設在探索中前進、在發展中完善、在合作中成長:
——推動與沿線國家戰略對接、共同編制規劃,中國和哈薩克斯坦政府間《“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與“光明之路”新經濟政策對接合作規劃》簽署,《建設中蒙俄經濟走廊規劃綱要》簽署……
——強化互聯互通,建設陸海廊道,中蒙邊境烏力吉口岸開放,雅萬高鐵啟動先導段建設;漢班托塔港二期工程即將竣工,希臘比雷埃夫斯港股權收購項目完全交割……
——産能合作加快推進,各類雙多邊産能合作基金規模超過1000億美元;中國企業在沿線國家建設52個經貿合作區……
——形成共建合力,出臺標準聯通“一帶一路”行動計劃;人民銀行與21個沿線國家央行簽訂雙邊本幣互換協議;在沿線國家舉辦37個辦學項目、131個孔子學院、119個孔子課堂……
“‘一帶一路’建設深化了中國對外開放理念,擴大了中國在世界的影響力,提振了各國共同破解全球經濟難題的信心,為中國企業‘走出去’參與國際競爭開拓了空間。”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院長顧學明説。
在吉爾吉斯斯坦外交學院院長艾特穆爾扎耶夫看來,“一帶一路”建設充分尊重各國主權,互利互惠、互聯互通,將多方利益融合提升到更高水準,讓沿線國家享受到共同發展的紅利。
為完善全球治理體系貢獻“中國智慧”
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剛剛閉幕,世界聚焦中國。
建設創新型世界經濟、開放型世界經濟、聯動型世界經濟、包容型世界經濟——中國為推動世界經濟走上強勁、可持續、平衡、包容增長之路開出藥方。
習近平強調,中國倡導的新機制新倡議,是對現有國際機制的有益補充和完善,目標是實現合作共贏、共同發展。“一帶一路”倡議旨在同沿線各國分享中國發展機遇,實現共同繁榮。
“‘一帶一路’建設的目標之一,就是要不斷加強發展中國家的制度性話語權,促進全球經濟治理體系向更加公平、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歐曉理説。
中國對外開放,不是要一家唱獨角戲,而是要歡迎各方共同參與;不是要謀求勢力範圍,而是要支持各國共同發展;不是要營造自己的後花園,而是要建設各國共享的百花園——“一帶一路”正是這一理念的深刻體現。
“‘一帶一路’倡議成功與否的關鍵是,這一願景能否被國際社會廣泛理解和認同。只有與沿線各國發展目標相契合,才能真正為各國接受。”胡鞍鋼説。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唯有以釘釘子的精神一步步推進,以東方智慧導引各國經濟之泉深度交融,“一帶一路”才能從願景變成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