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方案"推動全球經濟變革
在2016年杭州G20工商峰會開幕式上,習近平主席發表了題為《中國發展新起點 全球增長新藍圖》的主旨演講。他指出,中國改革開放38年的偉大進程,是探索前行的進程,是真抓實幹的進程,是共同富裕的進程,是中國走向世界、世界走向中國的進程。今天的中國,已經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將堅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開拓更好發展前景。堅定不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釋放更強增長動力。堅定不移推動綠色發展,謀求更佳品質效益。堅定不移推進公平共享,增進更多民眾福祉。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實現更廣互利共贏。中國有信心、有能力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繼續在實現自身發展的同時為世界帶來更多發展機遇。習近平主席的講話表明,中國的改革開放越來越具有全球擔當。換言之,中國正以自身的改革開放推動全球化深入發展,推動世界經濟的結構性變革。
積極為國際社會提供公共産品
當前,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15年過渡期即將結束,中國外交的邏輯不再在自己與世界的單向度關係徘徊,而是出現二者高度相互依存的局面。沒有離開中國的世界,也沒有離開世界的中國。與此同時,中國通過改革更好地開放,通過開放進一步促進改革,使改革開放相互交織在一起。而此次的G20杭州峰會將把中國的結構性改革主張推向全球,中國將以全方位開放推動全球化繼續向深度邁進、向包容性方向演變。
一句話,中國外交在更好地服務於中國自身的內政和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將更好地服務於全世界全人類。積極為國際社會提供公共産品就是鮮明標誌。
黨的十八大以來,奮發有為的中國外交,越來越著眼于國際公共産品的提供,包括三大類:一是物質性公共産品。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中國逐步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平均三成的世界經濟增長來自於中國經濟的拉動,超過第二位美國貢獻的一倍。為推動國際社會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成立60週年峰會上宣佈:中國將設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首期提供20億美元,支持發展中國家落實2015年後發展議程。中國將繼續增加對最不發達國家投資,力爭2030年達到120億美元。中國將免除對有關最不發達國家、內陸發展中國家、小島嶼發展中國家截至2015年底到期未還的政府間無息貸款債務。中國將設立國際發展知識中心,同各國一道研究和交流適合各自國情的發展理論和發展實踐。中國倡議探討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推動以清潔和綠色方式滿足全球電力需求……這些均體現了中國“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的胸懷與擔當。
二是制度性公共産品。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和“一帶一路”,是“源於中國而屬於世界”的制度設計貢獻。其中,亞投行不僅激勵國際金融體系變革,也在開創21世紀全球治理新路徑:Lean, Clean, Green(精益、清潔、綠色);“一帶一路”聚焦構建互利合作網絡、新型合作模式、多元合作平臺。倡導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等五通,旨在構建互利合作網絡、新型合作模式、多元合作平臺,攜手打造綠色絲綢之路、健康絲綢之路、智力絲綢之路、和平絲綢之路,為全球治理貢獻中國方案。
三是觀念性公共産品。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係,尤其是中美新型大國關係,有助於引導美國對華關係。“一帶一路”更是激活“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開創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探尋21世紀人類共同價值體系,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展示了全球治理的東方智慧。十八屆五中全會確立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越來越多地獲得國際社會的認同。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亞洲安全觀,也在不斷産生示範、對比效應,助推亞洲乃至世界擯棄冷戰思維和零和博弈思想。
積極為國際社會提供公共産品、貢獻正能量,超越了和平崛起的層面,更超越了韜光養晦的外交戰略,展示了中國外交的自信與自覺。
全球治理的中國方案
自從美國重返亞太、歐盟危機重重以來,整個世界對中國給予很高的期望。通過這次G20峰會,中國發揮的領導力不僅僅是提供世界經濟的發展動力,更要提供合理的經濟方案,召集更多的國家集思廣益,共同參與全球經濟治理。此次由中國主辦的G20杭州峰會,主要目標就是推動二十國集團實現從短期政策向中長期政策轉型,從危機應對向長效治理機制轉型,鞏固其作為全球經濟治理重要平臺的地位。在G20歷史上,杭州峰會將成為轉捩點。
中國在改革開放三十餘年後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成為全球經濟治理主要機制G20的輪值主席國和以G20推動國際體系變革的關鍵力量,這是中國從“改變自己影響世界”到中國與世界相互改變、相互塑造的轉變,同樣的轉變還通過“一帶一路”、亞投行等得到體現。習近平主席指出:“如果將‘一帶一路’比喻為亞洲騰飛的兩隻翅膀,那麼互聯互通就是兩隻翅膀的血脈經絡。”可見,“一帶一路”正是通過歐亞互聯互通實現了中國“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宏大理想。
“一帶一路”即絲綢之路經濟帶和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其名與實均體現了“源於中國而屬於世界”的特性。第一個是“21世紀”。“一帶一路”首先是由鐵路、公路、航空、航海、油氣管道、輸電線路、通信網絡組成的綜合性立體互聯互通的交通網絡,其核心詞是互聯互通——萬物互聯、人機交互、天地一體,鮮明體現著新世紀的發展特色。第二個講“帶”,即經濟走廊與經濟發展帶,這是中國改革開放模式經驗的體現。2013年9月,習近平主席在訪問哈薩克斯坦時指出,“為了使歐亞各國經濟聯繫更加緊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發展空間更加廣闊,我們可以用創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以點帶面,從線到片,逐步形成區域大合作。”由此,“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構想被首次提出。第三個講“路”。俗話説:要致富先修路,要快速修高速。在中國,“路”是道路,是實現“道”的一種方式。按照《道德經》裏的説法,“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今天的“道”就是事關人類整體發展的命運共同體。因此,“一帶一路”不是某一條,而是很多很多條,正所謂大家都有份,因為它是開放的、包容的。
中國崛起反哺全球化
越來越多的事例表明,中國外交正為世界提供巨大能量。中國一直遵循“把國內治理好再把世界治理好的原則”,如今則要內外統籌、系統解決了。現在很多國家習慣於將國內問題往外延,甚至搞以鄰為壑的貨幣政策、貿易保護等,包括在安全問題上製造麻煩,這是非常不可取的。進入21世紀以後,國際外交不該再像傳統那樣相互博弈、拉幫結派,而是要加強合作,實現共贏。這次G20峰會,正體現了中國外交上對整個世界的擔當、對人類歷史負責任的態度。
在當今世界上,發達國家出現廣泛的反全球化現象,將自身困難如失業、治安和經濟低迷歸咎於全球化,認為全球化得不償失等;發展中國家也出現了被全球化的挫折感。因此,是繼續推進全球化,還是各幹各的,任憑保護主義、孤立主義、民粹主義盛行,為此國際社會將希望很大程度上寄于中國。G20杭州峰會就承擔了推動有效治理的全球化深入發展、協調發展、包容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重任。G20、亞投行、“一帶一路”……這些概念因為中國而聯繫在一起。世界各國的改革和全球化,因為中國的改革開放而聯繫在一起。這是習近平主席在G20峰會及工商峰會主旨演講中所釋放的信息。中國通過國內的五大發展理念,推動世界轉變發展模式,通過改革促開放的邏輯升級到改革開放促全球化的邏輯。可以説,全球化成就了中國崛起,中國崛起又在反哺全球化、成就全球化。
中國的所作所為也是對這些錯誤認識的有力駁斥。其實,美國是世界所有國家的鄰國。亞投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均繞不開美國,也不應繞開美國,而是要積極爭取並獲得美國政府、美國企業、美國人和美元的支持。但有些人擔心中國通過亞投行、“一帶一路”建設另起爐灶,挑戰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或認為“一帶一路”若取得成功將導致中國發展模式挑戰西方發展模式及價值觀。還有人建議美國加入亞投行,加強與中國在地區安全治理上的合作。不管怎樣,中國的智慧是借力、借勢,當前應進一步闡明亞投行和“一帶一路”建設對世界經濟增長和地區穩定的巨大推動力,爭取美國等更多國家的支持。不僅如此,中美兩國還應討論如何合作建設亞投行和“一帶一路”,比如將美國在規則、標準等軟基礎設施上的優勢與中國在硬基礎設施上的優勢結合;將美國在安全體系上的優勢與中國在經濟上的優勢結合,共同開發第三方市場等,從而推動各自經濟發展模式轉型、全球化轉型並在這一過程中實現中美關係轉型。此次G20峰會所達成的一系列成果,將對推動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了貢獻,就是最新的例證。
總之,世界日益增長的國際公共産品需求與落後的供給能力之間的矛盾,是建設“一帶一路”的強大動力。中國外交的邏輯正從“改變自己影響世界”向中國與世界相互改變、相互塑造的趨勢轉變,並在這一過程中為國際社會提供著各個層面的公共産品和正能量,相信會得到國際社會越來越多的歡迎和鼓勵。
(作者: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 王義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