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造就了奇葩“論文大神”
今年5月,《中國自動識別》雜誌對董鵬進行報道,文章稱其為物流專家、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在論文造假的利益鏈條上,只有參與者,沒有無辜者。在論文江湖的灰暗角落裏,滿是相互利用和欺騙。改變論文導向,改進考核標準,落實淘汰機制,不能再等了。
2011年起,一位叫董鵬的人,通過偽造各種高大上的身份,虛構、篡改國家級科研項目,再胡亂弄上一些顯赫的論文合作者,5年時間裏在一些行業報刊和學報學刊發表約800篇文章,大多數為論文。然而據媒體調查,這位“論文大神”的真實身份,只是一家普通公司的跟單員。其自稱沒上過大學,更非博士,目前已離職待業。
論文造假這種事一點兒也不稀奇。別説是普通職員,就是一些著名高校、知名學者,也時不時會爆出醜聞。然而,像這位“論文大神”一樣,假得如此離譜誇張,還是比較少見的。偽造身份和供職單位、篡改科研項目、蹭名人或虛構合作者、一稿多投……所有你能想到的造假行為,幾乎都齊活兒了。董鵬稱,最初只是奔著提高個人知名度而去的。這個人生目標,以一種非常諷刺的方式達到了。
抄襲來的論文得以在正規行業報刊和學報學刊上發表,首先拷問的是論文審查機制。公允而論,論文造假防不勝防,國內外皆然。然而,一篇兩篇或者短時間的造假行為不被發現可以理解,篇數如此之多且時間跨度長達5年而安然無事,就讓人匪夷所思了。這顯然不是人的問題,而是機制的問題。據報道,這800篇文章,內容涵蓋諸多領域。跨界且高産,發表論文就像批發小商品一樣,這大致可以説明,這些專業報刊基本上就是來稿必登,審稿機制形同虛設。
何以如此?顯然與“花錢買版面”有著直接關係。董鵬表示,“大多數學術期刊實際上是沒稿費的,剛開始我還給一些雜誌社交了版面費”。董鵬論文造假不假,但這些發表抄襲論文的報刊又何嘗不是心甘情願地受騙呢?在論文造假的利益鏈條上,只有參與者,沒有無辜者。作者奔著虛幻的個人名利而去,而一些報刊則收穫著直接的利益,雙方各取所需,心照不宣。
奇葩的“論文大神”,指向的更是奇葩的現實土壤。由於評職稱等利益訴求,如今,發表論文形成了一個非常巨大的市場需求,論文産業鏈也由此而生。一方面,數不勝數的注水論文、抄襲論文被炮製出來,甚至形成了潤色修改等“一條龍服務”。去年4月,美國知名學術出版機構BioMedCentral(BMC)撤銷了43篇偽造同行評審的學術論文,其中41篇出自中國作者之手。在此語境下,“假論文”其實很難喚起學術恥感,以至於像董鵬這樣沒有任何學術背景的小職員,都敢於“試水”。另一方面,有需求就有市場,從而催生了大量的行業報刊和學報學刊。這些所謂的專業報刊沒有經費來源,也沒有市場競爭力,更沒有讀者,只能靠收取版面費而生存。
誰造就了這尊奇葩的“論文大神”?答案不言而喻。在論文江湖的灰暗角落裏,滿是相互利用和欺騙。改變論文導向,改進考核標準,落實淘汰機制,不能再等了。(吳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