僥倖心理讓腐敗分子鋌而走險 反腐教育要觸及靈魂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以猛藥去疴、重典治亂的決心,以刮骨療毒、壯士斷腕的勇氣,有力打擊腐敗行為,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成效顯著。然而,當前反腐敗鬥爭形勢依然嚴峻複雜,有的人搞腐敗仍然心存僥倖。僥倖心理的存在,讓一些黨員幹部在腐敗的泥潭裏越陷越深,最終追悔莫及。因此,深入開展反腐敗鬥爭,應加大反腐教育力度,促使黨員幹部克服僥倖心理。
我們黨從成立至今,為規範黨員幹部的用權行為制定了一系列規章制度。但一些腐敗分子由於存在僥倖心理,仍然會鋌而走險。他們覺得只要做得“滴水不漏”,就不可能東窗事發,也就不可能查到自己的頭上;萬一得逞,就可以既當官又發財、魚和熊掌兼得;如果被查,只要百般抵賴,也許能抗拒審查成功;抵賴不過,避重就輕,將所得贓款贓物繳小頭留大頭,能幸福幾輩人……正是這種僥倖心理,讓一些黨員幹部不斷滑向腐敗深淵。搞腐敗的僥倖心理,是自認為可以掩人耳目、逃避罪責的“信心”,是一種冒險心理、投機心理。一些黨員幹部之所以在搞腐敗時會有僥倖心理,歸根結底是因為一個時期我國反腐敗體制機制雖然建立了但不夠完善,思想教育雖然加強了但思想防線還沒有築牢。因此,在反腐敗鬥爭中加大反腐教育力度,既要從制度方面入手,織牢制度的天網、紮緊權力的籠子;更要促使黨員幹部克服僥倖心理,讓黨員幹部不想腐。
加大反腐教育力度,要求我們的反腐倡廉教育要觸及靈魂。這些年來,我們在反腐倡廉教育方面採取了很多舉措,發揮了不小作用,但一些黨員幹部在搞腐敗方面還是不收斂、不收手,該幹啥還幹啥。這説明有的地方、單位和部門搞教育只是走過場,沒有觸及靈魂。反腐倡廉教育要使受教育者心靈得到凈化提升,明白做人做官的道理,清楚自己的底線在哪,正確辨別是與非、對與錯,永遠懷著一顆為民之心。要達到這樣的效果,反腐倡廉教育就必須觸及靈魂,不能浮在表面,更不能淪為形式。在教育中,既要發揮正面典型的榜樣作用,也要發揮落馬貪官的反面警示作用。一些貪官落馬之後,在懺悔書中説:自己夜夜難以入睡,幾乎天天半夜驚出一身冷汗,醒來就再也睡不著,總想著不知什麼時候就出事。通知開會,怕在會場被帶走;上班時怕回不了家;上級領導約去談工作,也怕是借題下菜。這些現身説法,是克服僥倖心理的最好警示,能有效幫助黨員幹部築牢思想防線。
當然,加大反腐教育力度,僅僅依靠教育本身是不夠的,還要靠反腐敗鬥爭的實際成效,給那些心存僥倖的人當頭棒喝。為此,必須保持反腐敗高壓態勢,在查處腐敗問題上堅持零容忍的態度不變、猛藥去疴的決心不減、刮骨療毒的勇氣不泄、嚴厲懲處的尺度不松,發現一起查處一起,發現多少查處多少,把反腐利劍舉起來,形成強大震懾,讓鐵規發力、禁令生威,決不讓腐敗分子有機可乘。只有真正實現“手莫伸,伸手必被捉”,才能讓那些心存僥倖的人徹底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