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業化”是傳統文化復興的一劑良藥
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報道(楊舒曼):在第八屆中國西部文化産業博覽會上,“文化特産”依然是各家展覽主推的展品,各種“中華老字號”、“非物質文化遺産”應接不暇。在與各類參展商的溝通交流中發現,“産業化”已成為傳統文化復興的一劑良藥,它不僅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收入,還推動了文化的傳承與保護。
“動漫化”讓秦腔戲曲走的更遠
“現在的年輕人,還有幾個能在劇院裏把一首秦腔戲曲聽完。除了戲曲迷,就是四五十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可是把秦腔戲曲做成電影就不一樣了,這種表現形式對於年輕人而言更喜聞樂見。就連我們做戲曲動漫的人,多做上幾次,自己都愛看了。因為我們在製作過程中需要不斷的學習秦腔文化,在深入過程中接觸這種傳統文化。”陜西鳴達鑫雨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沈潛説道。
在産業融合館裏,陜西鳴達鑫雨特技發展有限公司正在播放的秦腔戲曲電影《墻頭記》吸引著上至60、70歲的老太,下至3歲的兒童駐足觀看。鮮活的人物形象、地道的秦腔戲曲、動漫的製作方式,讓觀眾讚不絕口。一位初二的學生小謝説,這是他第一次看到秦腔動畫片,比起爺爺在家裏聽的秦腔,動畫電影版更為飽滿,不會讓人覺得無聊枯燥。如果學校通過這種方式來傳播秦腔文化,大家應該會更容易接受。
陜西鳴達鑫雨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副總經理安昊在採訪中表示,他們是全國唯一一家從事秦腔戲曲電影製作的公司,到目前已經製作了五部。所用劇本都是老秦腔戲曲劇本,專業老師配音,只不過換了一種讓年輕人更加喜歡的表現形式,弘揚傳統戲曲文化。他説通過本次展覽,已有江蘇一帶的人找上他,希望通過動漫電影的表現形式讓地方戲曲得以傳承併發揚。走上産業化的道路是一種趨勢,也是他最希望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