箭向蒼穹啟天宮——“天宮二號”發射側記
9月15日,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發射升空。 新華社記者 琚振華 攝 圖片來源:新華網
中新社甘肅酒泉9月15日電 題:箭向蒼穹啟天宮——“天宮二號”發射側記
中新社記者 張素
15日22時04分,從2010年開始待命的長征二號F T2火箭,托舉“天宮二號”直上雲霄。當火箭尾焰“掠”過一輪中秋明月時,現場觀眾發出陣陣驚呼。
火箭的儲存壽命一般也就是六七年。當時與長征二號FT2火箭一同生産出來的長征二號F Y10火箭,早在2013年時執行任務,搭載“神舟十號”載人飛船升空。
2013年“神舟十號”與“天宮一號”成功交會對接以後,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二步第一階段圓滿收官,暫時淡出人們的視線。但從15日晚,天宮二號成為新的話題,中國載人航天進入應用發展新階段。
不久前,長征二號F Y11火箭與長征二號F T2火箭一同進入酒泉衛星發射場。在中國運載火箭“長征家族”裏,唯有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是一對“同胞兄弟”:他們根據載人交會對接任務衍生出兩種狀態,“T”系列用於發射目標飛行器,“Y”系列用於發射神舟飛船。
長征二號F T2火箭有一個“大光頭”。為適應目標飛行器的包絡要求,它用了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在飛型號中最大的整流罩。長征二號F Y11火箭的特點是頂部有逃逸塔,再過一個多月,它將護送載有兩名中國航天員搭乘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直奔蒼穹。
兩發火箭同時進場,是為縮短髮射流程,保證按時完成交會對接。因為中國人探索宇宙的腳步越走越快。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説,空間實驗室任務將在2017年上半年全部完成,隨後進入空間站建設階段。想要建成一個“比國際空間站運行經濟性更好、信息化程度更高的空間站”,第一步是在2018年前後發射空間站核心艙。
未來中國空間站額定設計容納3名航天員,輪換期間最多達到6名航天員。這意味著載人航天飛行將成為常態。周建平説,一般一年至少需要兩個乘組、6名航天員進入空間站——截至目前,中國先後有10名航天員進入太空。
載人航天也將不僅限于距離地球400千米以內,“從技術上講,中國航天具備了開展載人登月的基本能力。”周建平説,當然要實現載人登月目標,需要更大運載能力的火箭、可載人著陸月面並返回的飛行器、新的地月往返飛船等無數創新技術。不過至少中國有了更適宜實施載人登月工程的地點:海南文昌發射中心。
中秋明月,曾激發無數中國文人墨客的靈感,留下“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等慨嘆。如果他們能夠見證當今這一幕,不知會有幾多思緒。
而當中國航天員真正踏上月球的那一刻,又會引出怎樣的遐思?(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