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中紀委披露325起扶貧領域案例 村官是主要違紀群體

2016-09-19 09:03:08|來源:法制日報|編輯:谷士欣

  何彥慶,寧夏回族自治區西吉縣蘇堡鄉張撇村黨支部原書記,2010年以來先後違規給自己及3個兒子辦理8個低保指標。何彥慶受到撤銷黨內職務處分。

  這只是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曝光的一起扶貧領域腐敗典型案例,類似情況在各地多有發生。

  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披露來自中國紀檢監察雜誌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月1日至8月29日,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一共公開曝光了扶貧領域突出問題325起。

  “從325起典型案例的綜合分析看,扶貧領域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點多面廣,直接侵害困難群眾切身利益,啃食他們的獲得感。”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刊文稱。

  低保和危改是“問題高發區”

  與何彥慶一同被通報的,還包括他的前搭檔——張撇村村委會原主任王軍軍。

  2012年以來,王軍軍先後違規給自己及妻子辦理4個低保指標。最終,王軍軍被依法罷免村委會主任職務。

  何彥慶與王軍軍的共同問題是,辦理低保優親厚友。

  優親厚友的,也並非只有這對搭檔。

  今年3月,陜西省通報的3起侵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中,岐山縣蒲村鎮公子莊村黨支部原書記陳乃賢,利用職務之便,違規為其家屬辦理農村低保,領取低保金1.18萬餘元。

  還有基層幹部借辦理低保之便截留低保金。

  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三倉鄉安家山村黨支部原書記張殿興、村委會原主任張寶平等人,以修路為由截留13戶村民的低保金11.89萬元。

  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披露的數據顯示,在325起典型案例中,涉及城鄉和農村低保名額確定及資金髮放的問題,共69起,約佔21%,在問題發生領域方面,排在第二位。

  排在第一位的是涉及危房改造資格認定及資金髮放問題,一共有86起,約佔26%。

  例如,雲南省宣威市龍潭鎮陸泉村黨總支原書記、村委會原主任朱恩全和村委會原副主任范開林,違規收取危房改造戶保證金被通報。

  朱恩全和范開林等人擅自向申報危房改造項目的114戶村民,收取保證金11.36萬元,並挪用於個人經營活動和購買汽車。朱恩全、范開林受到開除黨籍處分。2016年4月村委會換屆後,兩人不再任村委會主任和副主任。

  在山西,晉城市澤州縣北義城鎮西村原村委委員、會計司元付,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在農村危房改造工作中,在未經村委會集體研究,未在全村公示的情況下,通過偽造危房改造申報資料,為不符合條件的兒子申報並領取危房改造補助款1.4萬元。

  澤州縣紀委常委會議2016年5月30日經研究,決定給予司元付開除黨籍處分。

  針對低保、危房改造等領域是“問題高發區”的現象,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廉潔研究與教育中心副主任杜治洲向《法制日報》記者表示,這些領域涉及群眾切身利益,對群眾來講具有很強的競爭性,容易發生、催生腐敗問題。

  “這主要反映,只要涉及到資金和審批的領域就會涉及腐敗,就有腐敗機會。”北京科技大學廉政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偉告訴《法制日報》記者。

  除此之外,根據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披露的數據,所有省(自治區、直轄市)均發生相關問題,其中,發生在陜西、四川、雲南、貴州、廣西、甘肅、青海、寧夏、西藏、新疆、內蒙古、重慶等12個西部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有157起,佔總數的近一半。

  杜治洲認為,貧困人口分佈廣,説明有貧困人口的地方,扶貧腐敗就有可能發生。

  “扶貧領域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具有一定特點和規律性,發生地域廣説明扶貧領域腐敗問題具有跨地區共性,不同地區的扶貧領域腐敗風險具有相似性。”宋偉對《法制日報》記者説。

  “村官”是主要違紀群體

  山西省河曲縣鹿固鄉輝塔村黨支部原書記劉俊雄、村委會原主任劉憨雄,因為騙取“以獎代補”項目資金、危房改造補助資金等問題,被中紀委點名通報。

  劉俊雄的問題是,以養羊為名申請河曲縣畜牧局“以獎代補”項目扶貧資金,河曲縣畜牧獸醫中心原主任苗旺青等人驗收時,劉俊雄謊稱一塊坡地上的羊就是自己養的羊,從而通過項目驗收,騙取3萬元補助資金,實際上劉俊雄從未養過羊。

  此外,劉俊雄還騙取危房改造等資金11.24萬元。

  劉憨雄則騙取危房改造、村民供炭款等資金7.66萬元。

  在貴州,普定縣馬場鎮灣寨村會計黃雲學利用職務便利,借“精準識別”新增貧困人口之機,違規將其子納入貧困人口名單上報,並矇混過關。

  在安徽,懷遠縣河溜鎮蓮花村原黨總支委員馬懷彬,違規將其母親申報為低保戶並獲得低保款8198元,使其弟弟違規獲取危房改造補助款2000元。

  ……

  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披露的數據顯示,在325起典型案例中,“村官”是主要違紀群體。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