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我國9成抑鬱症患者未獲專業治療 "病恥感"需消除

2016-09-22 21:42:52|來源:新華網|編輯:楊玉國

  新華社重慶9月22日電 題:九成抑鬱症患者未獲專業治療 “精神上的感冒”亟待正視

  新華社記者黎華玲、陳舒

  潛伏在人群中的抑鬱症,悄無聲息地吞噬著患者的快樂和健康,甚至求生的意志。抑鬱症是如何引發的?應該怎樣面對?

  我國九成患者未獲規範專業治療

  “不要問我從哪來,我的故鄉在遠方。”女作家三毛在愛人荷西死後,抑鬱症愈發嚴重,甚至出現幻聽幻覺、歇斯底里等精神異常現象。1991年,她結束了自己的生命。那時,“抑鬱症”這個詞對很多人來説還比較陌生。

  2005年,香港藝人張國榮從高樓跳下,當場身亡。他在自傳中寫道:“我想自己可能患上憂鬱症,至於病源則是對自己不滿,對別人不滿,對世界更加不滿。”

  隨著一些社會名流身患抑鬱症的新聞事件被報道,人們逐漸正視抑鬱症帶來的問題。

  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約有3.4億抑鬱症患者,抑鬱症已經成為不可忽視的疾病。

  第三軍醫大學西南醫院臨床心理科主任瞿偉,接觸抑鬱症患者已逾20年。她告訴記者,2009年知名醫學雜誌《柳葉刀》上一篇流行病學調查估算,中國的抑鬱症患者已達9000萬。

  “希望能有更多的人了解抑鬱症、防治抑鬱症。”瞿偉説,數據顯示,我國的抑鬱症識別率僅為21%,遠低於世界平均的55.65%,接受干預和治療者僅10%。這意味著,近八成抑鬱症患者沒有被“發現”,九成抑鬱症患者沒有得到規範專業治療。

  四大因素引發抑鬱症

  美國心理學家斯佩勒曾説,人們遇到精神壓力、生活挫折、痛苦的境遇或生老病死等情況,會産生情緒變化,尤其是抑鬱情緒。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定醫院副院長、抑鬱症治療中心主任王剛教授説,抑鬱症要比抑鬱情緒嚴重得多,以顯著而持久、脫離外界環境的心境低落、快樂感喪失為主要臨床特徵,伴有食欲減退、失眠等症狀,且心境低落與其處境不相稱,也不隨外界環境的好轉有所改善。

  專家指出,人們往往對抑鬱症存在誤會,認為抑鬱症患者每天都是難過的、傷心的。其實不然,有些抑鬱症患者,更準確的描述是“覺得空虛,毫無價值感”,對一切事物失去興趣。

  專家分析指出,引發抑鬱症的原因大致可歸納為:

  ——遺傳因素。瞿偉指出,家中有抑鬱症患者,其家庭成員患病的幾率較高。但是,得抑鬱症的人並非都有家族病史。

  ——生物化學因素。醫學研究證明,抑鬱症患者大腦中掌管情緒、意志、慾望情感的5-羥色胺、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三種神經遞質之間,及相關神經元活動不平衡。簡單地説,健康人大腦中幫助産生愉快、積極性等情緒的物質,抑鬱症患者無法得到。

  ——環境因素。王剛介紹,學習、工作壓力大,人際關係緊張,失戀等,都會使人感到悲觀,對事物失去興趣,促發抑鬱症。

  娜娜在一家銀行做客戶經理,工作體面、收入不錯,但是高強度的工作節奏讓她吃不消,抑鬱症不期而至。

  “沒有什麼事情能讓我提起興趣,我一直覺得疲倦,晚上睡不好,但是我得咬牙堅持,因為我必須去上班,還要照顧家庭。我很無助,看不到任何好轉的希望。”她這樣描述道。

  ——性格因素。遇事悲觀、自卑、完美主義等性格特徵的人較易患上抑鬱症。專家指出,這類性格特徵多是在少年兒童時期養成。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教授祝卓宏表示,少年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不能忽視。如今,抑鬱症呈現低齡化趨勢。低齡患者中,很大一部分是受父母的影響。

  初中生小敏(化名)是名抑鬱症患者。她説:“爸爸媽媽總告訴我,同學之間的競爭會影響我以後升學。我現在每天到學校都會心煩,覺得同學們是敵人,一句話都不想和他們説。”

  搬掉“絆腳石” 克服“病恥感”

  儘管抑鬱症被形容為“精神上的感冒”,但與到醫院看感冒相比,患者走進精神疾病相關科室就診,顯然需要很大的勇氣。患者及其家屬的“病恥感”,是阻礙患者治療的一大“絆腳石”。

  近日出臺的《國家殘疾預防行動計劃(2016-2020年)》提出:“加強對精神分裂症、抑鬱症、孤獨症等主要致殘性精神疾病的篩查識別和治療康復。”

  瞿偉説,要消除抑鬱症患者的“病恥感”,鼓勵患者主動就醫,首先要全社會正視抑鬱症,提高公眾對此疾病的認知。

  專家提醒,如果出現持續的睡眠改變、疲勞感、注意力嚴重無法集中、完全無法産生愉悅感等,應考慮尋求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

  據介紹,20世紀80年代以來,抑鬱症治療研究已經取得長足進步,特別是第三代抗抑鬱藥5-羥色胺再攝取抑製劑的誕生,開啟了抑鬱症治療的新篇章。但是,目前一線抗抑鬱藥物的治愈率僅為30%,患者容易中斷藥物治療。

  瞿偉説,症狀的復燃和復發是抑鬱症的病程特徵,其原因涉及生理、心理及社會等多種原因。其中,心理治療越來越受到關注,治療方法包括精神分析、家庭治療、人際關係治療及團體治療等。

  值得注意的是,家庭成員對患者越能理解和關心,患者症狀就越能改善。否則,即使暫時好轉,也難以維持療效的穩定。

  此外,電休克治療、迷走神經刺激及經顱磁刺激等物理治療,也是抑鬱症治療方式之一。

  王剛認為,抑鬱症患者能清晰地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醫生觀察到的則更多是患者的表情,而表情和內心體驗有時是有偏差的。患者除了向專業人士求助外,也可以通過寫日記等方式同自己的心智對話。

  專家提醒,如果你身邊有抑鬱症患者,請試著去理解他們正在經歷的那些黑暗、昏沉、無望和孤獨。請陪在他們身邊,給他們一些積極的鼓勵,給他們一些站起來的動力。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