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12月1日起個人ATM非同名賬戶轉賬24小時後到賬

2016-09-24 17:27:35|來源:北京晚報|編輯:谷士欣

  ■對10月31日前拒不投案自首者將依法嚴懲

  ■年底前電話實名率達到100%

  ■12月1日起個人ATM非同名賬戶轉賬24小時後到賬

  ■採取措施阻斷改號軟體網上發佈、搜索、傳播、銷售渠道

  ■對違規經營的網絡電話業務一律依法取締

  ■開展為期一年的打擊侵犯公民個人信息專項行動

  記者從公安部了解到,按照昨天召開的國務院打擊治理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工作部際聯席會議第三次會議有關部署,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六部門現已聯合發佈《防範和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通告》,對10月31日前拒不投案自首者將依法嚴懲;並要求10月底前全部電話實名率達到96%,年底前達到100%;12月1日起個人通過ATM向非同名賬戶轉賬,資金24小時後到賬。

  該《通告》指出,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必須堅決依法嚴懲。凡是實施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人員,必須立即停止一切違法犯罪活動。自本通告發佈之日起至2016年10月31日,主動投案、如實供述自己罪行的,依法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在此規定期限內拒不投案自首的,將依法從嚴懲處。

  《通告》要求公安機關主動出擊,將電信網絡詐騙案件依法立為刑事案件,集中偵破一批案件、打掉一批犯罪團夥、整治一批重點地區,堅決拔掉一批地域性職業電信網絡詐騙犯罪“釘子”。公安機關、檢察院、法院要依法快偵、快捕、快訴、快審、快判,堅決遏制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發展蔓延勢頭。

  另外,《通告》要求電信企業嚴格落實電話用戶真實身份信息登記制度,確保到2016年10月底前全部電話實名率達到96%,年底前達到100%。在規定時間內未完成真實身份信息登記的,一律予以停機。要立即開展一證多卡用戶的清理,對同一用戶在同一家基礎電信企業或同一移動轉售企業辦理有效使用的電話卡達到5張的,該企業不得為其開辦新的電話卡。要採取措施阻斷改號軟體網上發佈、搜索、傳播、銷售渠道,嚴格規範國際通信業務出入口局主叫號碼傳送,加大網內和網間虛假主叫發現與攔截力度。對違規經營的網絡電話業務一律依法取締;對違規經營的各級代理商責令限期整改,逾期不改的一律由相關部門吊銷執照,並嚴肅追究民事、行政責任。

  《通告》還要求各商業銀行抓緊完成借記卡存量清理工作,嚴格落實“同一客戶在同一商業銀行開立借記卡原則上不得超過4張”等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出租、出借、出售銀行賬戶(卡)和支付賬戶,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自2016年12月1日起,個人通過銀行自助櫃員機向非同名賬戶轉賬的,資金24小時後到賬。

  此外,嚴禁任何單位和個人非法獲取、非法出售、非法向他人提供公民個人信息。對洩露、買賣個人信息的違法犯罪行為,堅決依法打擊。對互聯網上發佈的販賣信息、軟體、木馬病毒等要及時監控、封堵、刪除,對相關網站和網絡賬號要依法關停,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電信企業、銀行、支付機構和銀聯,要切實履行主體責任,對責任落實不到位導致被不法分子用於實施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要依法追究責任。各級行業主管部門要落實監管責任,對監管不到位的嚴肅問責。

  同時,歡迎廣大群眾積極舉報相關違法犯罪線索,對在搗毀特大犯罪窩點、打掉特大犯罪團夥中發揮重要作用的,予以重獎,並依法保護舉報人的個人信息及安全。

  另據了解,昨天會議還要求嚴格落實互聯網領域整治措施,強化網絡安全防護,督促互聯網企業對搜索引擎、QQ群、微信群等網絡空間進行清理整頓,堅決切斷不法分子利用互聯網實施詐騙的渠道。針對當前公民個人信息洩露亂象,部際聯席會議決定,在全國組織開展為期一年的打擊侵犯公民個人信息專項行動。

  目前,全國打擊治理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專項行動已取得階段性成效。今年1至8月,全國共破獲電信網絡詐騙案件7.1萬起,同比上升2.4倍;查處違法犯罪人員3.8萬名,同比上升2.5倍;收繳贓款贓物折合人民幣16.5億元,為群眾避免損失36.4億元。下一步,各地、各部門還將繼續深入推進專項行動,堅決遏制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高發勢頭,堅決維護人民群眾的財産安全和合法權益。 (林靖)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