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媒體走轉改】陜西紅色精神永放時代光芒
南方網訊(記者/周丹陽)2015年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回到家鄉陜西視察工作,看望幹部群眾,並提出以“五個紮實”要求為統領,強力出臺實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穩增長”政策措施,使得全省經濟增速逐季回升。
作為紅軍落腳陜北後的政治文化中心,作為中共中央曾戰鬥生活過13年的革命聖地,延安擁有的“紅色資源”令人羨慕:僅革命文化遺址就有350多處。走進延安,仿佛進入了一個紅色經典世界,棗園、鳳凰山、清涼山、延安革命紀念館,以及周邊的瓦窯堡等,每一處都蘊藏著無數動人的故事。
由中央網信辦舉辦的“長征路上奔小康”網絡媒體“走轉改”大型主題採訪活動近日就走進陜西延安,感受陜北老區的“紅色精神”。
紅色旅遊支柱,助推老區脫貧
延安革命紀念館。南方網 周丹陽 攝
今年年初,延安統計局公佈了一組令人振奮的數據:延安市去年接待國內外旅遊人數3500.8萬人次,增長11.3%,其中:海外旅遊人數3.52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192.6億元,增長12.1%。
為讓革命聖地的紅色記憶傳得更遠更廣,延安提出“紅色旅遊興市”的戰略目標,依託旅遊帶動當地經濟社會發展。這幾年,在投鉅資豐富和完善革命遺址的同時,延安還推出了“回聖地、登寶塔、遊舊址、受教育”,“延川紅棗文化藝術節”等10多個旅遊項目。
來自全國各地的網絡媒體記者、編輯認真傾聽導遊講解。南方網 周丹陽 攝
在延安寶塔山上,來自全國各地的網絡媒體記者、編輯認真傾聽導遊講解,導遊告訴記者,許多遊客專門從廣東、新疆等地來延安瞻仰革命勝跡。
中國革命的偉大與艱辛,孕育出中華民族最寶貴的精神財富。70年前黨和紅軍在延安留下的革命足跡,是烽火歲月的生動見證;而火熱的紅色旅遊,則為長征精神的傳承與張揚搭建了舞臺。
移民搬遷有實效,脫貧攻堅奔小康
按照“一村一策劃、一戶一法”的工作思路,延川縣精準制定脫貧措施,第一項就是實施移民搬遷脫貧一批。
延川縣困難戶王鳳梅。南方網 周丹陽 攝
“搬進來新房子,生活太美啦”延川縣困難戶王鳳梅笑開了花,“我們以前住在窯洞,政府政策好,扶貧困難戶,我們才能住到這麼好的房子啊”王鳳梅表示對現在住的房子很滿意。
延川縣移民搬遷居民的新房子。南方網 周丹陽 攝
在2015年集中搬遷5325戶18638人的基礎上,延川縣在2016-2017年計劃移民搬遷的5821戶15134人,均為建檔立卡在冊登記貧困戶,今年一次性規劃布點全面啟動建設。主要採取集中搬遷、分散搬遷和就近集中新建三種方式進行安置,搬遷安置點實現“六配套”,確保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 延川地處陜北延安革命老區,有著光榮的歷史沉澱,一直以來受到習總書記等國家領導人的親切關懷。延川正在走出一條具有示範作用的農村精準扶貧之路,讓老區煥發新的時代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