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大選辯論凸顯國內分裂
美國當地時間9月26日,2016年總統大選首場電視辯論在紐約州的霍夫斯特拉大學舉行。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裏·克林頓和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唐納德·特朗普第一次同臺亮相,面向全球觀眾展開交鋒。辯論前,輿論就已經對此次辯論的重要性、話題、影響等展開了激烈討論,而統計數據顯示,共有約8400萬美國人觀看了論戰的實況,受眾之多也突顯了本次辯論的“吸睛”力。
辯論的議題涉及經濟、種族問題和國家安全三個方面,真實反映了美國民眾對當前經濟狀況、社會矛盾以及安全外交方面的關注重點。
在經濟議題上,希拉裏強調在基礎設施建設領域通過科技創新,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並主張開發清潔能源,對富人徵稅,繼續推動提高聯邦最低工資標準和男女同工同酬等政策,保護中産階級利益等。特朗普則強調美國的大量就業被墨西哥、中國等國家“偷走”,美國應通過減少稅收和監管的方式,來吸引美國的海外公司回流等,並抨擊前總統克林頓簽署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損害了美國的利益。
種族問題上,希拉裏認為應重建警民關係,強調警察執法和民眾守法都要符合現行法律。特朗普則強調現有犯罪率“難以令人滿意”,種族矛盾和警民衝突形勢嚴峻,但表示在重建警民關係上與希拉裏立場一致。
安全問題上,希拉裏表示美國應繼續強化同盟,延續現有反恐政策,並應強硬應對來自俄羅斯、中國和伊朗的網絡攻擊和網絡竊密。特朗普則批評民主黨政府“搞亂”美國外交,並重申美國的盟友應更多的承擔自身責任。
就辯論的內容而言,兩位總統候選人的相關政策闡述,多見於他們之前各種場合的言論和表態,並沒有出現讓民眾耳目一新的政策。但是,背後反映出選民對美國經濟發展雖有好轉,卻未惠及中下層民眾的不滿;對以種族矛盾、警民衝突為代表的社會矛盾衝突加劇的惶恐以及對美國應扮演何種國際角色、保護自身安全的迷茫。
從希拉裏和特朗普此次辯論中展現的風格來看,希拉裏作為有著豐富辯論經歷的“專業選手”,其思維條理清晰、言語攻守自如,確實展現出沉著、自信的一面。《紐約時報》稱,希拉裏在辯論中,從最初的試探轉向堅定,逐漸找到了對抗和擊敗特朗普的方式。而特朗普則不斷地在“特朗普總統”和“特朗普本人”之間找平衡,他想表現出總統形象,卻又在被激怒時顯得自負和不成熟。《華盛頓郵報》、《紐約時報》以及傳統保守派新聞媒體福克斯新聞頻道,都認為特朗普“表現欠佳”、“稚嫩”等。
辯論後各媒體紛紛評説兩人勝負,《華盛頓郵報》、《洛杉磯時報》、“公共政策民調”都認為,希拉裏表現較佳,《紐約時報》也分析,希拉裏在國家安全和性別議題上,論述大勝特朗普。尤其是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其民調顯示62%的選民認為希拉裏更勝一籌,而認可特朗普贏得辯論的僅為27%。但是,“哥倫比亞全國廣播公司”、《財富》、《時代》、“推特”等網站民調顯示,特朗普贏得辯論的勝利。而從兩人的支持率來看,辯論前後並未發生顯著變化,“真實政治”網站的全國民調顯示,希拉裏與特朗普的支持率分別為46.7%和44.3%,這不僅説明兩黨的選民基本盤難以發生大的變化,也説明首場辯論未能從實質上影響選情,大多數中間選民仍處於觀望狀態。因此,接下來距離大選僅一個月的時間,兩黨副總統候選人的電視辯論、第二場和第三場總統候選人電視辯論將成為爭奪中間選民的關鍵節點,而希拉裏和特朗普二人在經歷首場辯論後,將知己知彼,或在後兩場辯論中調整各自策略,讓選民有所期待。需要提及的是,輿論對每屆大選都可能出現的“十月驚奇”保持了高熱度的猜測,若美國再現恐襲事件,或候選人出現身體健康問題,都將成為影響選情的大事件。(黃放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