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正式“入籃”成儲備貨幣
原標題:人民幣正式“入籃”成儲備貨幣
今日(1日),人民幣正式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與美元、歐元、日元、英鎊一起成為五大國際儲備貨幣,這標誌著中國在全球金融體系的重要性獲得正式認可。不過,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發佈的《2016年人民幣國際化報告》,人民幣被IMF官方認定為“可自由使用貨幣”,但“官方身份”未必自然産生國際貨幣的“市場地位”。業界分析,正式“入籃”後,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會進一步提速,但要真正成為向美元看齊的國際硬通貨,還有較長的路要走。
人民幣地位獲國際認可
2015年12月1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宣佈將人民幣納入IMF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權重為10.9%,成為僅次於美元和歐元的第三種儲備貨幣。
“人民幣這次加入SDR的意義堪比當年中國加入WTO(世界貿易組織)。”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告訴記者,“自去年IMF批准人民幣加入SDR,到如今正式生效,人民幣作為儲備貨幣在國際貨幣市場上獲得了官方的認可,更具權威性。目前,國內和國際各方也都做好了準備,接下來會進入到實際使用的階段。”
據了解,從今天開始,IMF成員國的SDR儲備當中有一部分將自動用人民幣計價,具體規模取決於其在IMF的SDR分配份額和IMF在去年11月確定的SDR貨幣籃子構成比例。SDR不能在全球外匯市場上交易,而僅僅是各國央行所持有的一種名義上的儲備貨幣。瑞銀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汪濤撰文分析,目前SDR的總量為2040億,按9月28日的匯率折算相當於2850億美元。各國央行可以自主增加其外匯儲備中的人民幣資産,但這並非強制要求,而且這個過程可能早已開始,並會在未來數年中逐漸推進。
倒逼國內金融體系改革
納入SDR的深層價值在於助推人民幣實現真正的國際化。多位業內人士預測,加入SDR後,人民幣有望在跨境交易中“舞”出精彩。
“長期來看,隨著越來越多的國家和機構接受認可人民幣,企業有望直接用人民幣進行結算,規避匯率風險,國內企業會因此獲益更多。”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表示。數據顯示,2015年全年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累計發生7.23萬億元,同比增長10.38%,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佔中國進出口總額的29.36%,規模全球佔比也從2014年第四季度的3.04%提升至2015年第四季度的3.38%。
值得注意的是,加入SDR在短期內也將給國內金融市場帶來挑戰。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高級研究員王家強認為,雖然人民幣已“入籃”,達到“可自由使用”的標準,但隨著金融市場更加開放,利率市場化程度會更高,雙向波動特徵會更加明顯,也將倒逼國內金融體系改革。
未來可持人民幣漫遊世界
值得一提的是,SDR特別提款權並不是一個“高冷”的概念,它也將給老百姓“買買買”帶來便利。
“以前出國大多需要在國內提前把錢換成美元、歐元。未來,隨著人民幣被更多國家接受認可,揣著人民幣就可漫遊世界。”魯政委説。
隨著人民幣加入SDR,市場對人民幣的信心將增強,國外企業和個人對人民幣的接受程度也會提高,從而推動人民幣廣泛用於出境旅遊、留學、貿易和投融資等跨境交易中。
日前,央行授權中國銀行紐約分行擔任美國人民幣業務清算行,人民幣國際化再下一城。2015年,中國人民銀行分別授權在吉隆坡、曼谷、悉尼、卡塔爾、智利、南非等地建立了人民幣清算行,國際化進程捷報頻傳。
據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WIFT)最新發佈的報告顯示,今年8月,人民幣繼續超越加元,穩坐世界第五大支付貨幣的位置,支付額佔全球支付的1.86%。其中,除了亞太地區,歐洲成為全球第二大人民幣支付區域,英國則是此區域最大的人民幣支付中心,法國是歐元區最大的人民幣支付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