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周火車票為何比春運還難買
不論是“票難買”還是“車輛如編碼”,這些現象所反映的本質問題都是我國節假日制度該如何安排。每有專家提議取消黃金周,就立即招致公眾的普遍反對,原因也很簡單,在帶薪休假制度難落實的現實下,取消黃金周無疑將侵害多數人的休假權益。
昨天是國慶長假的最後一天,中國鐵路總公司發佈相關數據,鐵路國慶黃金周運輸10天,預計全國鐵路發送旅客1.08億人次,同比增長9.3%,創歷年國慶假期運輸新高。自9月30日起,全國鐵路旅客發送量連續8天超千萬人次。
在國慶黃金週期間選擇鐵路出行的人,想必會有這樣的感受,黃金周火車票比春運還難買。節前就有信息顯示,在黃金周出行和返程的高峰時間段,一些熱點城市的火車票無論高鐵還是普列,統統被“無”字刷屏,車票全部售罄。看了鐵總發佈的數據,也就明白為什麼車票難買了。黃金週全國鐵路旅客發送量連續8天超千萬人次,返程最高峰單日旅客發送量超1200萬人次,這是什麼概念?2016年春運共40天,鐵路出行日均700多萬人次,最高峰單日接近千萬人次。通過數字對比不難發現,國慶黃金周鐵路客運密度已經甩開春運很遠了,其間出現買票難也就可以理解了。
黃金周鐵路客流在甩開春運之後,還在自顧自地奔跑著。自2013年以來,鐵路部門把國慶黃金周鐵路的運輸期限定為國慶前後共10天,統計顯示,幾年來全國鐵路黃金週期間的旅客發送量每年都有約10%的增長,同時,每年鐵路單日旅客發送量也都不斷創下歷史新高。近年來,我國陸續有多條高鐵開通,同時針對國慶長假迅猛增長的客流,鐵路部門也加大了投入,但相比黃金週期間的客流井噴,鐵路運力仍顯不足。“黃金周火車票難買”的情況,估計將長期存在。
火車票難買超過春運,只是黃金周旅客密集出行的一個局部反映。國慶黃金週期間旅遊流、探親流等疊加形成的道路鐵路客流,在去年約為7.5億人次,今年具體數據還未出爐,估計應該只多不少。比買票難更直觀也更壯觀地顯示出黃金周客流之多的,是近日網絡熱傳的一張航拍照片——在一條高速公路的收費站前,密集排列的車輛猶如計算機編碼般令人頭暈目眩。
不論是“票難買”還是“車輛如編碼”,這些現象所反映的本質問題都是我國節假日制度該如何安排。如果説,春運這場全球罕見的人口大流動是受傳統文化影響,其形成具有較強的剛性需求,那麼,國慶黃金周的客流井噴則主要是假日制度安排所致。我國實施黃金周制度已有18個年頭,超負荷客流導致的買票難、行路難以及旅遊景點人滿為患,這些問題一度引發黃金周存廢之爭。然而每有專家提議取消黃金周,就立即招致公眾的普遍反對,原因也很簡單,在帶薪休假制度難落實的現實下,取消黃金周無疑將侵害多數人的休假權益。
黃金周有其弊,但帶來的益處也很明顯,不僅保障了勞動者休息的權利,借助黃金周形成的消費能量集中釋放,對經濟發展具有明顯拉動作用。數據顯示,今年國慶假期前六天,國內假期旅遊消費已超過4500億元,黃金周消費火力之強大著實驚人。
近幾年全國兩會期間,節假日制度改革問題一直是焦點議題。有代表委員建議落實“2.5天休假”,更有多名全國人大代表提出每月設立黃金周的建議。還有意見認為,可以每月設立黃金周,但應全國輪休每次只有若干省份進入休假,這樣既可緩解客流壓力,提升出行品質,也可以保持黃金周激發的集中消費效應。這些意見都值得認真研究。
黃金周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形成的一種獨特現象,對待黃金周應該採取興利除弊的務實態度,才能在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逐漸緩解買票難、出行難等問題和矛盾,讓公眾黃金周假期的成色越來越足。(樊大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