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烹飪進課堂”絕非不務正業

2016-10-12 13:35:59|來源:京華時報|編輯:王瑞芳

  廣東最近出臺的中小學地方綜合課程指導綱要把了解廣東菜係、品鑒和製作廣東美食納入中小學課堂的學習中。雖然目前尚無關於粵菜的教材,誰來教、如何教也處在摸索階段,但記者了解到,已有不少廣州的中小學開設有相關的烹飪課、煲湯課;有些學校的課外活動也將粵菜作為廣府文化的重要內容,組織學生進行學習了解。

  當下的許多孩子,可謂是含著金鑰匙出生,五六個大人寵著他,這也難免給孩子帶來一些不良影響:比如四體不勤五穀不分,比如好吃懶做、缺乏動手能力等等。曾有一項調查顯示,只有五成小學生知道正確使用家用電器,只有三成知道如何開關燃氣灶。數據不能説話,但往往最有現實説服力。

  我以為,廣東部分地區選擇讓“烹飪進課堂”,這是好事。第一,可以提高一些學生們的動手能力,知道一些最起碼的廚房常識,對他們的健康成長來説,大有裨益;第二,這也是對粵菜文化的一種傳承,從新聞不難看出,“烹飪進課堂”的核心內容,還是介紹與粵菜相關的東西。粵菜作為中國傳統四大菜係之一,粵菜文化同樣需要傳承,何樂而不為呢?

  遺憾的是,“烹飪進課堂”的新聞一齣,立馬遭遇不少人的批評與質疑。有人覺得,這是不務正業;還有人覺得,“烹飪進課堂”只有噱頭價值,沒有實際價值。更有人將這列為“奇葩課”……對於這樣的觀點,不能説完全沒有道理,但的確過於紙上談兵了。

  很多事情,解構容易建構難。進行批評與質疑,你可以找到一千種理由與藉口;但要你提出中肯與恰到好處的建議,則是非常難的。對“烹飪進課堂”而言,其絕對不是洪水猛獸。一則,這樣的學習,學時不多,不會耽擱學習;二則,凡事都需摸著石頭過河,如果連摸石頭的勇氣都沒有,怎麼過河呢?

  因而,一個常識必須重申:我們不能為了反對而反對,也不能為了質疑而質疑。也就是説,對“烹飪進課堂”,真心沒必要習慣性質疑。這樣的課堂,只是為了培養孩子們一點最起碼的素養——你是廣東人,得知道點粵菜的東西,這不僅是對傳統美食文化的傳承,也是一種“尋根教育”。只有更多的本地人對粵菜具備基本的常識了,其傳承與推廣才更有現實土壤。粵菜如此,其他所有的傳統食品、傳統文化亦然。(龍敏飛)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