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談】捍衛網絡空間中的數據主權要理直氣壯

2016-10-13 11:15:35|來源:國際在線|編輯:梁生文

  10月9日中央政治局就實施網絡強國戰略進行第三十六次集體學習,習近平強調,要理直氣壯維護我國網絡空間主權,明確宣示我們的主張。維護網絡主權,是一項複雜龐大的系統性工程,我們可以先從捍衛數據主權做起。數據主權是指在大數據、雲計算背景下,一國對本國的數據及本國國民跨境數據擁有所有權、控制權、管轄權和使用權,是國家數據主權和個人數據權利的總和,體現為對內的最高數據管控權和對外的數據處理權。

  在信息化、數字化和全球化發展的大背景下,數據強國對其他國家形成權力不平等,並積極推行數據壟斷和數據霸權。借助於國際互聯網、大眾傳媒等信息生産、流動平臺的輻射,美國霸權在世界範圍實現了迅速的擴展。這種不對稱的信息流動和數據流動所産生的吸引力和影響力,增強了美國的力量和影響,在美國全球戰略中發揮了其硬實力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今,美國借助其各大網絡數據公司的力量,再次站到了大數據創新的潮頭浪尖。2012年12月國際數據公司對“數字地球分佈”進行了統計,各國在數字地球中的佔比分別是:美國32%,西歐總和32%,中國13%,印度4%,其他國家19%。可以看出,美國佔有全球數據的1/3,具有絕對優勢。

  美國不僅佔據數據強國地位,而且利用自身優勢力推數據霸權政策。早在布什政府時期美國就通過監聽電話獲得個人數據,奧巴馬政府通過網絡和衛星等技術優勢攫取境內外數據,嚴重侵犯他國數據主權和安全。美國在“9·11”事件之後出臺了《愛國者法案》,美國不僅通過國內立法實現其對域外數據的控制權,還借助國家安全部門收集並分析他國所管轄的數據。

  “棱鏡門”事件是美國安全部門竊取他國數據信息的強有力證據。斯諾登曾向媒體爆料,美國政府通過棱鏡項目直接從微軟、谷歌、雅虎等9家公司伺服器收集信息,竊取了對包括蘋果手機在內的所有主流智慧手機的用戶數據,包括電子郵件、通訊信息、網絡搜索等。同時,美國利用間諜軟體和加密技術進行監控也屢見不鮮。《紐約時報》在2014年曾披露,全球10萬台計算機都在美國監控範圍內,美國國家安全局(NSA)是通過間諜軟體“量子”進行監控實施。美國還牢牢掌控著“雲”端的數據信息。當前,全球實力最強的雲處理服務都是由美國互聯網公司,例如谷歌、微軟、亞馬遜和臉譜等提供的。按照《愛國者法案》的規定,不管是不是美國公民,只要在美國互聯網公司提供的“雲”中存儲數據,那麼美國政府就有權對該數據進行蒐集和處理。美國網絡霸權地位為其數據強權的擴張提供了平臺,數據霸權是美國網絡霸權的深化與延展。

  其實,“數據主權”的提出是各國對大國濫用權力的有效限制及維護自身國家主權的現實要求。當前,我國人口數量全球第一、數據應用市場複雜多變,如此龐大的用戶群體使我國成為世界上數據儲量最豐富的國家,也使我國數據主權和安全面臨巨大的衝擊。如何在充分有效運用大數據的同時,捍衛我國的數據主權,是擺在我們面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首先,要構建中國國家數據戰略。2015年8月1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了《關於促進大數據發展的行動綱要》,這意味著促進大數據發展正式成為國家行動方略。但輔之以相應的制度安排和法律規範仍需要進一步健全和完善。

  其次,提高核心數據控制能力。由於西方大國長期掌控互聯網的實際管理權,我國應健全大數據綜合安全保障體系和提高數據獨立性,以此實現對核心數據的控制。

  再次,要實現數據自由流通與數據跨境管控之間的合理平衡。對於促進國際交往合作的數據應鼓勵積極流通、不受限制,而對於危害國家主權、安全,損害個人數據權利的跨境流動要實行嚴格管控。(杜雁蕓 國防科學技術大學國際問題研究中心)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