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用耳朵聽的詩—鮑勃•迪倫獲2016諾貝爾文學獎
美國民謠歌手鮑勃·迪倫(資料圖)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敖丹娜):今年諾貝爾獎的最後一個獎項諾貝爾文學獎13日終於揭曉。令人多少有些意外的是,今年的文學獎頒給了一位音樂人--他就是美國著名音樂人、今年75歲的鮑勃•迪倫。他的作品被認為雖然是讓人“聽”的,但完全可以把歌詞當做詩來“讀”。
一般來説,諾貝爾文學獎都會在三個諾貝爾自然科學類獎項揭曉之後,也就是上週四頒出,但是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足足讓人多等了一個星期。
當地時間13日下午1點,瑞典文學院常任秘書薩拉•達尼烏斯在瑞典文學院會議廳公佈了今年諾貝爾文學獎的獲獎者。“2016年諾貝爾文學獎將授予鮑勃•迪倫。他在美國歌曲傳統形式之上開創了以詩歌傳情達意的新表現手法。”
今年75歲的鮑勃•迪倫出生於美國明尼蘇達州,在一個猶太人中産階級家庭成長。青少年時期,他曾參加過多個樂隊,並逐漸對美國民謠和藍調音樂産生了特別熱情。1961年,當時20歲的迪倫來到美國紐約,並在俱樂部和咖啡廳表演,很快簽約哥倫比亞唱片公司,隨後發行了大量涉及社會、宗教、政治與愛情等主題的專輯,對美國流行樂壇産生了巨大的影響。
在很多人眼裏,鮑勃•迪倫不僅是音樂人,更是詩人。他被認為對音樂最大的貢獻是創作了如詩一般的歌詞,使歌詞的深刻寓意與音樂旋律成為同等重要的部分。
但在鮑勃•迪倫折桂諾貝爾文學獎後,也有人質疑,鮑勃•迪倫沒有寫過小説,沒有創作過真正意義上的詩歌,那些流行音樂中的歌詞到底是否能算作文學?瑞典文學院常任秘書薩拉•達尼烏斯對此解釋説:“如果你往回看,往遠了看,比如約2500年,你會發現荷馬、薩福,他們寫能聽的詩。就是説,這些詩篇是用來表演的,經常用樂器伴奏。鮑勃•迪倫也是如此。可我們還在閱讀荷馬和薩福,並欣賞它。同樣地,鮑勃•迪倫是能被閱讀的,並且應該能被閱讀。在英語傳統中、在宏大的英詩傳統中,鮑勃•迪倫是位偉大的詩人。”
鮑勃•迪倫曾獲得格萊美音樂獎多個獎項和奧斯卡最佳原創歌曲獎,並於2013年成為首位入選美國藝術文學院的搖滾音樂家。他的作品“答案在風中飄蕩”和“像一塊滾石”還入選《滾石》雜誌評出的史上最偉大的500首歌之中。
鮑勃•迪倫在“答案在風中飄蕩”這個作品中寫道:“人要走過多少路,才配得上人的名分?白鴿要越過多少大海,才能安睡沙灘?而那炮彈要飛射多少次,才會被永遠禁斷?這答案哪,朋友,在風中飄蕩,答案在風中飄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