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性別教材也算是因材施教

2016-10-14 10:25:48|來源:長江日報|編輯:王瑞芳

  12日,上海教育出版社推出了國內首本為小學男生量身定制的性別教育教材——《小小男子漢》,教材圍繞小男生們成長必須面對的與性別相關的困惑,著重幫助他們了解性生理、性心理等方面的知識,提升敢於擔當的勇氣與素養。(10月13日《新聞晨報》)

  這些年,跟“陰盛陽衰”“男孩危機”相關的報道層出不窮,“拯救男孩”成為不少專家學者的呼聲。這般呼籲當然不是空穴來風,而有著現實的依據:一方面,是“狀元郎”向“狀元花”轉變的趨勢明顯,1999-2008年間,高考狀元中男生的比例由66.2%下降至39.7%。而在1999年之前,全國狀元則一直是男性主導;另一方面,則是很多男生性格變得陰柔,缺乏男子氣概。

  《小小男子漢》中提出了很多思考的話題,比如,“為什麼我是男孩不是女孩?”“男孩和女孩究竟有哪些不同?” “父親對兒子意味著什麼?”“為什麼男子漢要有擔待?”“生活中要不要講‘哥們義氣’?”等等,這些問題,都很有現實價值。而此外,性別教材對性生理、性心理等方面的知識也有所涉及,算是對國內性教育缺失的一種補救。

  不過,這樣的性別教材一齣,還是有不少人進行了批評與質疑。比如,有人認為,這樣的教材價值不大;還有人認為,所謂的“男子漢危機”只是一個偽命題,而且背後透露出大男子主義的傾向……不得不説,這些批評與質疑,的確有點“為批評而批評、為質疑而質疑”了。畢竟,一本教材而已,沒有必要太過拔高,更沒有必要將其視為洪水猛獸。

  對教育問題進行各種批評與質疑,其實很容易,每個人都會。但問題是,批評與質疑之後,具體的問題怎麼解決呢?對於這樣的性別教材,沒有必要一上來就批評與質疑,而應給予其一定的發展空間,給予其“摸著石頭過河”的機會。此次的男生性別教材,以及後續的女生性別教材,只是根據男女生不同的心理與生理特徵打造的教育教材,與什麼大男子主義、女權主義,其實沒有必然關係。

  也就是説,“推出性別教材”只是對“因性施教”的一種積極嘗試。通過這樣的性別教材,可以根據男女生的不同特徵進行不同的教育,也應該算是對因材施教的一種實踐。有些教育方式,有嘗試總比沒嘗試要好吧?有作為總比啥都不敢要好吧?既然如此,何不給性別教材一點鼓勵與掌聲呢。(龍敏飛)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