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老虎傷人案”中的園方責任

2016-10-17 14:24:44|來源:錢江晚報|編輯:王瑞芳

  因為賠償事宜不能達成一致,北京野生動物園老虎傷人案中的傷者趙女士日前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賠償。“自己開車門,自己下的車,被老虎咬了,還能怪誰?”許多網民和公眾對趙女士噴的都是口水。譴責之外,更是一臉茫然:這樣也能起訴?更多公眾揪心的是,在這起“虎咬人”案件中,動物園為何要承擔責任以及承擔多少責任?僅賠償定損的15%是不是足夠?

  的確,常識給了我們充足的理由,指責趙女士在虎園參觀過程中“任性、作死”的表現。但道德歸道德,法律歸法律。趙女士所遭遇的生活景象,從法律上來認知和解析,則要複雜許多。兩者之間,至少可以從“消費法律關係”、“旅遊合同法律關係”、“侵權法律關係”三個維度來予以評估和闡釋。然而,無論是基於何種法律關係,園方都難辭其咎。只是,園方的這種責任,在不同法律關係中有所差異,並適用不同歸責原則。消費法律關係中,經營者對消費者人身和財産的安全保障義務,乃是一種法定責任,一般適用無過錯責任;在合同法律關係中,這種侵害責任可能與違約責任存在競合,一旦選定,則不得變更。從本案來看,選擇從侵權法律關係角度來維護權益,是相對比較明確的路徑。

  根據侵權責任法的規定,動物園動物發生傷人事件時,實行“過錯推定”原則。園方或許盡到了對遊客的“警示義務”,但並沒有盡到對老虎的有效管束義務。某種程度上,正是這一原因,使得園方無法完全規避責任。《侵權責任法》第八十一條規定,動物園的動物造成他人損害的,動物園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但能夠證明盡到管理職責的,不承擔責任。也就是説,動物園動物發生侵害行為時,首先推定動物園存在過錯,應當承擔責任。動物園責任的減輕或者免除,需要由其舉證證明已經盡到了管理職責。這裡的管理職責,一方面是對動物採取的有關管束措施,使其在一般情形下不至於侵害他人,比如安裝電網、設置隔離帶等;另一方面,是指對遊客採取的管理措施,比如人流管控、警示、告知、救助舉措等。任何一方面的管理舉措存在漏洞或者實施不到位,都不能免除園方的管理人責任。

  從園方的舉措及公告來看,園方在遊客入園時簽有禁止下車協議,並由檢票人員在遊客入園時告知“不要開門開窗、不要將手和頭伸出窗外”,並且在虎園設置有警示標識……然而,這些僅僅是針對遊客所採取的“管理措施”。一方面,這些措施也還不充分,在猛獸區實行“自駕遊”本來就存在較大風險和隱患;在發生猛獸傷人事件時,是否配備有應急救助機制以及是否實際啟動救助,在遊客違反警示時是否有相應補救措施等;另一方面,老虎能夠有機會傷人並實際造成了侵害,也足以表明該動物園對於老虎的管束存在極大漏洞和問題。

  我們不能否認,從因果關係的角度推論,受害人趙女士對損害的發生的確存在較大過錯,但動物園方僅僅賠償定損的15%似乎與相應責任並不對應。從前述規則的基本法理來看,趙女士無論是因為吵架還是因為頭暈開門下車,從而導致了損害的發生,都不足以完全免除園方對於損害發生的相應責任。事實上,判決園方承擔一定的責任,有助於督促有關動物園的經營者,強化對猛禽、猛獸的管束,強化對遊客的安全警示與救助,從而避免類似不幸事件的發生。(李迎春)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