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你在朋友圈感動,醫生為什麼害怕

2016-10-21 09:58:20|來源:中國青年報|編輯:王瑞芳

  近來很多官微都轉發了這樣一條新聞——《感動!如果監控沒拍下,你不會知道醫護們有多拼!》。這是山東省棲霞市人民醫院住院部6樓監控拍下的一幕:一名市民突發腦出血,心內二科護士王亞萍及現場醫護人員全力搶救,最終挽救他的生命。

  看著監控視頻中護士一直不停地在按壓病人胸口,抬上急救車後,還跪在車上不停按壓,那個跪地不停按壓的背影,還有在場其他醫護人員的奔走搶救,讓人看到了醫務人員在生命面前分秒必爭的職業本能。

  跟一個醫生朋友聊起這事,他對輿論的反應有點驚訝,説這件事其實很平常,如此場景在醫院急救室很常見,急速奔跑的腳步、焦急的神情、爭分奪秒的節奏,是很多醫護人員的工作常態。只不過外人一般很少看到,才會被偶然拍下的視頻深深觸動。他説,其實沒什麼,救死扶傷,與死神賽跑,這是醫護人員的天職和本能,本來就應該做的事,無須太高的讚美。

  他説的另一句話很讓人深思:並不希望人們對醫生有多高的讚美,把醫生捧成“天使”,而是能更多地理解醫生的工作狀態。他不敢享受這些能彰顯醫生品質的“正能量新聞”下面對醫生們毫無保留的讚美。捧得越高他越覺得不安,因為他知道,這些讚美是靠不住的,網民情緒很容易搖擺。今天看到這條有關醫生的正面信息,人們會用世界上最美的詞來形容醫生,可有一天媒體報道了一條對醫生不利的新聞,就會看到人們用最惡毒的詞去咒罵醫生,仿佛醫生成了世界上最邪惡的群體。

  很多醫生都表達過同感,特別害怕媒體對他們高調的讚美,經歷過山車式輿論的他們知道輿論的無情。他們厭惡了這種輿論搖擺。他們並不需要那些把他們形容為天使的道德高帽,但他們也拒絕在個案中被污名化和妖魔化,厭惡因為一些個案就把醫生説得一無是處。

  特別能夠理解醫生們拒絕高調讚美的焦慮,坐慣了輿論過山車後,對高調讚美有了本能的恐懼——對於情緒化的輿論來説,讚美多有高調,惡評就會多狠毒,高調讚美之後必有惡毒評價。作為媒體人,也經常在這“輿論過山車”忽上忽下,考驗著心理的承受力。警察、城管、教師,哪個沒有這樣的焦慮?做了再多的好事,戴了無數“最美”“最帥”的高帽,一條負面新聞就能把所有努力打得稀裏嘩啦,翻臉速度比翻什麼都快,哪還會記得昨天曾經那麼溫情脈脈地叫你天使、叫你園丁、叫你衛士、叫你“社會的良心”?

  醫生群體尤其能感受到輿論過山車的可怕。當發生一起患者被侵權的事件後,輿論會高舉道德大棒,把醫生當成敵人,一邊倒地站到患者那一邊,嚴詞譴責醫德的墮落和醫風的敗壞。而過段時間發生一起醫生被傷害被羞辱的事件後,輿論又會站到同情醫生的那一邊,譴責患者的蠻橫、偏執和極端。醫患關係的輿論風向,就隨著這些極端的個案,不斷發生著週而复始的情緒化搖擺:患者被傷害了,就同情患者譴責醫生;醫生被傷害了,就批評患者同情醫生。這樣的輿論搖擺中,帶來的不是寬容與和解,不是理性的反思,而是不斷強化的敵意和衝突。醫生感覺受到了莫大的委屈,患者受到了巨大的傷害,這種“受害者”意識中都會對對方充滿防範和敵意,於是形成一個惡性循環,醫患關係在搖擺中自然不斷惡化。

  人們需要擺脫這種過山車式的情緒化,而應該對醫生保持一種不被個案所搖擺的信任。這種信任基於這樣一些判斷:醫生救死扶傷的天職,醫生比你了解你的病情,醫生掌握著專業知識,你只能毫無保留地信任醫生。保持這種不被個案所搖擺的信任,保持對這個職業群體的尊重,看到保持著職業精神的大多數,無須捧到天上,更不能踩到地下,醫患關係的困境也許才能找到突破口。(曹林)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