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長征精神薪火相傳 激勵人民繼續新長征

2016-10-21 17:32:19|來源:國際在線|編輯:范琪妍

夜色中的延安寶塔山熠熠生輝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王洹星 侯曉明 趙遠方):80年前,紅軍勝利完成了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中央紅軍最終落腳陜北延安,由此鑄就了偉大的長征精神。如今,延安與長征和紅軍有關的紅色旅遊景點,成為眾多遊客的選擇,大家來到這裡緬懷革命先烈,繼承弘揚長征精神。

  10月的延安已經能感到濃濃的秋意,但是這卻絲毫沒有影響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來到這片革命聖地體驗紅色之旅,學習長征精神的熱情。棗園、楊家嶺、延安革命紀念館等地每天都有眾多遊客來到這裡重溫革命歷史。

  在延安革命紀念館裏,紅軍在長征途中吃剩下的半根皮帶靜靜地躺在展櫃中,仿佛在向人們講述著不可磨滅的長征精神。講解員説張婷説:“1936年7月,紅二方面軍繼紅四方面軍以後,進入草地,籌糧極為困難,擔任政治委員的任弼時同志想起了吃皮帶,他和警衛員將這根皮帶分成若干小段,然後用水煮一下,味道雖然難聞,但被他風趣地稱之為吃‘水煮牛肉’。”

  紅軍長征歷時兩年零五天,其間共經過11個省,翻越夾金山、烏蒙山等18座大山,跨過金沙江、大渡河等24條大河。1936年10月,紅二、四方面軍到達甘肅會寧地區,同紅一方面軍會師。紅軍三大主力會師,標誌著長征的勝利結束。

  延安市委黨史研究室副主任楊鈞説,長征以其歷時之長、行程之遠、敵我力量之懸殊、沿途環境之惡劣,在中外軍事史上創造了一個奇跡,更為我們留下了偉大的長征精神。“天上飛機,地上幾十萬大軍圍追堵截,那麼險惡的自然環境,走過了二萬五千里,11個省。長征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堅守信仰、不怕犧牲、敢於勝利這種精神。”

  如今,紅色旅遊已在當年紅軍長征沿線開花結果,長征路上的紅色景點、景區成為全國遊客競相追尋革命精神和接受紅色教育的聖地。

  位於延安城西北2公里的楊家嶺是中共中央駐地舊址之一。一大早,楊家嶺就迎來了全國各地的遊客。來自四川的68歲退伍老兵劉志明告訴記者,今年恰逢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他選擇再次來到延安重溫那段歷史,並且會將長征精神告訴自己的兒孫,使長征精神一代代傳承下去。劉志明説:“要繼承和繼續發揚他們那種精神,繼續發揚光大,傳播老革命的精神,我是帶著這種心情來的。回去了之後,也會和他們(下一代)講講中國革命怎麼的艱苦,怎麼成功的。”

  鳳凰山革命舊址在延安市鳳凰山腳下,是中央紅軍長征勝利後到達延安的第一個駐地。擔任講解員不到一年的安然告訴記者,作為一個年輕的講解員,本來覺得黨史方面的內容會枯燥乏味,但是隨著工作的深入,她逐漸改變了想法。“老實説,我們新一代年輕人大多對黨史都不太感興趣,因為感覺很枯燥,但是通過做了這個工作之後,你去了解其中的細節和歷史史實的時候,確實還是覺得裏頭有很多感人的地方,慢慢的會和以前的態度會有很大的轉變。以前的人打下了新中國確實是付出了很多的艱辛和努力,這方面(我的想法)是會有很大的轉變,和以前不一樣了。”

  據了解,紅色旅遊正成為革命老區新的經濟增長點的同時,也讓更多的人去感受長征精神,傳承紅色基因,使紅色旅遊發揮出更大更強的作用。在延安,許多紅色旅遊景區推出情景再現表演、體驗式旅遊等項目,讓遊客在遊玩中接受革命傳統教育。比如,看一場紅色歌舞,學唱一首紅軍歌謠等,這些主題體驗項目已成為紅色旅遊的基本內容。

  延安革命紀念館館長張建儒認為,發展紅色旅遊是弘揚革命傳統、傳承紅色基因的重要途徑,各個年齡階段的人到紅色旅遊景點參觀遊覽,都是一個常學常新的生動課堂。“我們館現在來的年齡大一點兒的人,看得很仔細、很認真,而且很受教育、很受感動;年輕人也很認真,過去拿本子記,現在拿手機錄下來,把文字記下來,覺得非常有必要接受紅色的教育。”

  雖然紅軍長征已經過去了80年,但長征精神對今天走好“民族復興”的新長征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延安市委黨史研究室副主任楊鈞説,無論過去、現在和將來,長征精神的內涵和當代價值需要不斷地挖掘和提升,需要一代一代地傳下去。“無論是搞經濟建設,包括(現在)神州十一號發射成功了,大型運輸機也研製出來了,還有航空母艦。我們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實現中國夢,就是要有長征不怕犧牲、不怕困難的精神做動力做鼓舞,所以,一切困難都會克服,中華民族復興的一天終於會到來。”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