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民政部特困人員認定辦法 保障缺乏自身發展能力的貧困人口

2016-10-25 17:23:45|來源:國際在線|編輯:范琪妍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喬全興):中國民政部25日發佈《特困人員認定辦法》。根據辦法,城鄉老年人、殘疾人以及未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同時具備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無法定贍養、撫養、扶養義務人或者其法定義務人無履行義務能力的條件的,應當依法納入特困人員救助供養範圍。此前已經確定為農村“五保”對象的,可以直接確定為特困人員。

  今年2月,中國國務院出臺《關於進一步健全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制度的意見》,從國家層面對做好新形勢下的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工作做出了全面部署。按照要求,民政部組織專門人員在深入實地調查,組織開展問卷調查、課題研究、座談交流,廣泛聽取基層意見的基礎上,研究起草了《特困人員認定辦法》,在25日民政部舉行的發佈會上正式對外發佈。民政部社會救助司副司長蔣瑋介紹:“《認定辦法》共八章二十九條,重點對認定條件、認定程式、特困人員生活自理能力評估標準作出了具體規定。在認定條件方面,從工作實際需要出發,在總結地方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對適用於特困人員認定工作的“三無”,即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無法定贍養、撫養、扶養人或法定義務人無履行法定義務能力等具體情形進行了明確。”

  低保制度和扶貧開發是中國當前反貧困的兩種最主要的形式。民政部社會救助司副司長蔣瑋表示,扶貧開發是對具有發展能力的貧困人口採取一些扶貧方式,幫助他們脫貧致富;低保制度則是兜底保障缺乏自身發展能力的貧困人口,讓他們維持基本的生活。

  蔣瑋説:“通過實施低保制度,主要針對的是困難群眾,瞄準的是困難群眾。儘管咱們國家現在在推進脫貧攻堅,可能有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比如説産業脫貧、易地搬遷等等,但是就向制度推進而言,不管是什麼時候,我認為不管是哪個社會或者在哪個階段,總會有一些人,可能是因為自身的條件,比如説得大病了,比如説殘疾,比如説沒有勞動能力,而通過咱們的産業扶貧等政策是扶不起來的,就是我們説的喪失或者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低保制度要做的是什麼呢?它就是要把這一部分人,通過其它的扶貧開發政策沒有辦法拖起來的這些人的基本生活保障起來,做一個兜底的制度安排,來維持他的基本生活。”

  蔣瑋還透露,對於特困人員的認定,民政部門正在考慮進一步完善家庭經濟狀況核查機制。“在現實工作實踐中,我們往往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有一些家庭可能收入超過了低保標準,可能財産狀況也不一定符合標準,但是他家裏面比方説有殘疾人,或者説有大病患者,那麼他的剛性支出是非常大的,也影響到了他進入到低保,影響到了他的基本生活,但是納入不到低保裏面來。這些年我們一直也在反思我們的制度設計,是否應當在適當的時候,也考慮到家庭的剛性支出,把剛性支出也作為一個準入的資格條件。所以在加強對象銜接上,我們提出要完善家庭經濟狀況核查機制,以後我們不僅僅要看他的收入狀況或者財産狀況,可能還要適當地考慮一下他的家庭支出情況。”

  蔣瑋還透露,下一步將優先對生活不能自理的特困人員集中供養,目前已經在一些省份開展試點。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