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中比友好的“民間大使 ”——記比利時乒乓球國家隊前主教練王大勇的傳奇人生

2016-10-25 07:55:37|來源:國際在線|編輯:楊玉國

  中比友好的“民間大使 ”——記比利時乒乓球國家隊前主教練王大勇的傳奇人生

王大勇教練帶領的比利時乒乓球隊獲得2001年世乒賽亞軍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史靖洪):雖然已經年過七旬,但比利時乒乓球國家隊前主教練王大勇還是個大忙人。他不僅每週都前往當地的乒乓球俱樂部擔任高級技術指導,而且不定期地繼續點撥比利時男子乒乓球的第一號和第二號選手。與此同時,他還一直熱心於社會事務。今年10月8日,經過一年多的籌備,由他擔任主席的“比中體育文化友好交流協會”正式成立。用他自己的話來説,他還要繼續為比中民間友好作貢獻。

  踐行“乒乓外交” 誠交多國朋友

  王大勇祖籍河北,在他1歲時母親去世,他就從此隨祖父母從小在北京長大,他的父親在天津生活。上小學時,他開始迷上了打乒乓球,每天放學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北京市少年宮練習乒乓球。15歲那年,他終於如願以償地進入北京市乒乓球隊開始接受專業訓練。經過勤學苦練,1963年,王大勇獲得全國乒乓球錦標賽男團冠軍,成為國家乒乓球運動健將。雖説成為國家乒乓球運動健將相當不容易,不過這一切只是傳奇的開始。

  話説上世紀六十年代,中國乒乓球運動迎來了有史以來的第一個高峰時期。從1961年到1965年,中國隊以獨特的打法,奪得11項冠軍。其中在1965年的第28屆錦標賽中,中國男女隊共獲5項冠軍,中國被國際輿論稱為“世界頭號乒乓球大國”。當時為了打破西方一些國家對中國的封鎖,中國盡力和一些地區的國家保持友好關係,並向一些乒乓球運動水準比較低的國家相繼派出了一批援外教練。到了七十年代中後期,中國繼續將一批優秀乒乓球教練員,以援外或者交換的方式,派往亞非拉的一些發展中國家執教,讓許多國家開始認識了乒乓球。

  1973年,王大勇作為第一批乒乓球援外工作人員被派往索馬裡。由於他在那裏的工作開展得非常好,有越來越多的當地人開始練習乒乓球,其中就包括時任索馬裡總統的兩個女兒,在社會各界中産生了積極的影響。雖然那裏的條件很艱苦,但為了工作的需要,他一共在索馬裡呆了3年。

  從1979年開始,王大勇又被派往智利的聖地亞哥工作了一年多。在他的幫助下,智利隊在南美洲錦標賽上奪得了3項冠軍。在他離任前,當地媒體發表的文章説,中國教練把智利的乒乓球運動向前推動了10年。王教練在智利與當地民眾結下的深情厚誼,在27年後再次得到了印證。2007年,王教練帶領比利時國家隊備戰北京奧運會時,曾前往智利聖地亞哥參加乒乓球國際公開賽。這也是他結束在智利的援外任務後,首次有機會踏上智利的國土。當他出現在賽場時,立即被當地人發現了,“王來了”“王來了”,一群群認識他的,不認識他的人,都開始向他招手。王教練只好和大家説好晚上再敘舊。到了晚上見面的時候,智利的朋友給王教練帶來了許多當地盛産的葡萄酒,説“這是我們的心意,王,你一定要拿走!”曾經是王教練的隊員、現在也成為智利乒乓球教練的一位當地人説,王教練在20年前傳授的技術,到現在還能用得上。

  1983年,王大勇第三次當援外教練,來到了南美洲的厄瓜多爾,成為位於阿蘇埃省省會昆卡的厄瓜多爾乒乓球運動中心的教練。和前兩次一樣,王教練的工作表現非常出色,成為當地家喻戶曉的人物,當地報紙幾乎每週都有他的消息,甚至還有“中國教練叫什麼名字”之類的競猜題目。 1985年6月,當王教練合同期滿回國的消息傳出後,當地報紙立即刊登了一篇文章,題為《遺憾!王大勇教練要回國了》。文章説:“王大勇要走了,‘這是本週開始以來最令人不悅的壞消息。’”

  臨走前一晚,許多朋友、球員及其家屬都要求前往王教練的家中進行告別,南美人的熱情讓他難以拒絕。原本説好能來20多人,沒想到一下涌進來了103人,整個房間裏擠滿了人,摩肩接踵。為了讓大家都吃上飯,王教練只好向附近的中國餐廳求援,餐廳也決定伸出援手,免費送來了一鍋又一鍋的炒飯。熱情的當地朋友一直在王教練的家裏呆到次日淩晨,他們還決定要直接把王教練送到機場。當時雖然大家都很勞累,但也很興奮,一百多人的送行隊伍出現在機場時,大家和王教練説一陣兒,擁抱一陣兒,又哭一陣兒,場面感人至深。最後,機場為王教練開通了特殊通道,允許他直接登機。

  意外發生了!當王教練乘飛機抵達厄瓜多爾的首都基多機場,準備轉機回國時,他剛下飛機,來接他的中國使館的工作人員張口就説:“王教練,您現在哪兒也別去,馬上坐下一班飛機返回阿蘇埃。”原來,1985年12月將舉行一場重要的國際賽事,為了保證能在這場大賽中獲得好成績,厄瓜多爾的總統萊昂·費夫雷斯·科爾德羅(León Febres Cordero)親自讓總統辦公室給中國駐厄瓜多爾大使寫信,要求王教練留任。就這樣,王教練連機場都沒出,轉身就返回去了。次日,當地報紙又登出了大幅文章,標題是《王,讓我們盼回來了!》。留任的王教練果然不負眾望,他培養的隊員在接下來的國際大賽中獲得了3項冠軍。由於工作成績出眾,他還受到了厄瓜多爾總統萊昂的接見。

  説起那段難忘的經歷,王大勇教練似乎只記得當地人怎麼善待自己,卻忘了自己做過什麼好事。他輕描淡寫地説,在國外執教期間,儘管個人生活條件很艱苦,但看到外國學生沒有球鞋、買不起球拍,他就拿自己的錢買來,送給他們。“聽到那些孩子們高興地喊‘謝謝中國教練’,我就感到很幸福。”他還特別認真地進行訓練,只要有學生要求上課,無論節假日,他都親自奉陪。正是因為他的真誠和付出,王大勇每到一個國家當教練,都與上至總統,下至黎民百姓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王大勇教練和大塞弗

  執教比利時隊 創造輝煌戰績

  1987年,王大勇在北京開設了“國際乒乓球交流會館”,期間接待和訓練過來自五大洲二十多個國家的專業及業餘運動員和教練員,其中包括法國的蓋亭以及德國的羅斯科夫等名將,這讓他積累了輔導外國選手的豐富經驗,他的名氣也越來越大。機緣巧合,從1989年開始,王大勇以個人身份受邀執掌比利時國家乒乓球隊的帥印,一幹就是20多個年頭,並創造了多項奇跡。在他的調教下,原為歐洲二流水準的比利時隊突飛猛進。在2001年的大阪世界乒乓球錦標賽上,王大勇指揮比利時隊淘汰了諸多豪強進入決賽,並最終獲得團體亞軍。這項成績不僅僅是比利時乒乓球史上的最好成績,也是比利時運動史上團體項目裏所獲得的最好成績。為此,王大勇受到了比利時國王的多次接見。2002年,王大勇還被國際乒聯授予“特殊貢獻獎”。

  然而,他初到比利時卻遭遇了許多意想不到的困難。首先是語言不通。為了克服語言障礙,當時已經40多歲的王大勇開始學習法語,然而這對一個從來沒有接觸過法語的人來説,困難可想而知。他每天除了訓練外,耳朵從來不離錄音機。他還報名參加了當地開設的法語班,但由於既要負責比利時國家隊,又要訓練青少年隊,使他經常不能按時上課。他向乒協請假,希望能在節假日和業餘時間拿出一部分時間學習法語,但協會的秘書長回答説:“我們聘請教練是來訓練隊伍和帶隊參加比賽的,學習法語不是我們能安排的範圍。”於是,王大勇抱著只能成功,不能失敗的決心,經過一番刻苦自學,逐漸克服了與隊員之間的溝通障礙。

  中國人給外國球隊當教練,遇到的最大障礙還是東西方文化差異造成的隔閡,一些對中國抱有偏見的輿論發出了“中國教練不能指導歐洲球員”的論調。回想起當時的處境,王大勇説:“雖然中國隊是世界上最頂尖、最先進的球隊,也有最先進的技術,但是他們會覺得中國人的思維和想法不一樣,好像他們教中國人更好,中國人教歐洲人是不是可以,他們還帶著一個問號。”王教練感嘆地説:“説實話,我當時也很艱難。但作為一個中國教練,只能比外國教練幹得更好,不能退卻,得讓歐洲人看看中國人的先進技術和理念。”

  為了帶好隊員,王大勇用最嚴格的標準要求自己,對自己真叫一個“狠”。他發現當地人不喜歡看他吸煙,他就下狠心將抽了幾十年的煙戒掉了;他看到有人對他偶爾和熟人聊幾句也不滿意,他從此就給自己立下了規矩,只要是在工作時間,絕不和人聊天、打電話。即使在國際賽場上碰到老朋友、老同事,他也婉言相告,希望找業餘時間再細聊。他還要求自己從不遲到,十幾年如一日。他説,別看這些都是小事,但只有把這些小事都做好,才能讓歐洲人信服你,感受到你很專業。

  在訓練中,王教練因人施教,針對當地球員的情況制定訓練計劃。剛開始時,比利時隊員不太接受中國的訓練計劃,原本在中國國內完成一個訓練計劃需要20分鐘,可到比利時後,球員卻難以完成,叫苦叫累。於是,王教練就調整自己的計劃,將訓練計劃化整為零,讓隊員不知不覺地就接受了。隊員覺得訓練枯燥,王教練就親自當陪練,把半個球臺用毛巾蓋住,只打半張臺子,激起他們訓練的興趣。王教練還把中國乒乓球的先進理念,用靈活有趣的訓練方法,傳授給比利時球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為了讓自己的指導更有針對性和説服力,王教練每到重要賽事,就在場外拿個小本子記錄隊員的每個球都是怎麼打的,贏在哪,又輸在了哪。

  真誠和耐心,最終讓王大勇贏得了比利時隊員和乒協對中國教練發自內心的信任和尊敬。2年合同期滿後,接著又續簽了5年。5年合同還沒滿,出色的成績又使王大勇被聘為比利時國家隊的永久教練。王教練感慨地説:“通過相互不斷地接觸和交流,他們的球技一天一天在進步,他們的比賽成績一天一天在提高,他們就認可你了。”

  王大勇最為得意的洋弟子是米歇爾·塞弗,也就是大塞弗,他曾多次獲得歐洲男單冠軍,也曾獲得世界男單亞軍,九次排名世界第一。王教練最初認識塞弗時,塞弗只有19歲,水準已相當不錯,自己也非常渴望能在國際大賽中取得很好的成績。王教練當時對塞弗説,通過訓練,你可以站在乒乓球世界錦標賽的領獎臺時,但塞弗卻將信將疑。

  當時的瑞典名將、“乒壇長青樹”瓦爾德內爾在世界乒壇已是頂尖高手。瓦爾德內爾的特長是發揮穩定、變化多端、發球好,落點控制地好,場上心理素質也很好,關鍵時候敢出手。但他的另一個特點是打球並不兇狠,速度不是很快。為了對付瓦爾德內爾,王教練根據塞弗性格比較急躁,喜歡進攻的特點,將他培養成了“不講理打法”的代表人物。也就是説,這類球員打起球來,不管長球、短球,不管正手、反手,只要有球就猛攻、猛拉,板板都力求把對手打倒。因為這種打法兇狠,沒有規律,被稱為“不講理打法”。在王教練的指導下,塞弗的成績越來越好,他也越來越信任王教練。在1993年的乒乓球世界錦標賽決賽中,塞弗曾和法國名將蓋亭對陣,由於塞弗過於緊張,沒有抓住機會,最後拱手將冠軍送給了對方。到1994年,塞弗終於擊敗瑞典名將卡爾松和瓦爾德內爾,奪得歐洲冠軍。隨後成為世界排名第一,並佔據這個位置長達515天。經過長期的合作,王大勇和塞弗也建立了一種相互信任和尊重的異國師徒關係,無論是打球時還是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塞弗都會向王教練坦誠相告。塞弗曾由衷地稱讚説,王教練的技術一流,人品也是一流的。

  國際奧會前主席羅格曾評價王大勇為“中西文化的擺渡者”。他説:“引進外籍體育教練的意義非同尋常,它所帶來的不僅僅是觀念乃至行為方式的改變,它還能使人們對各類體育項目産生新的理解,催生新方法。正是為了在這方面進行有益的嘗試,中國的王大勇來到了比利時,成為比利時國家乒乓球隊的主教練。他給比利時帶來豐富的經驗和先進的理念,許多人從中受益。”

  培養後備人才 永遠心繫中國

  前幾年,王大勇已經不再擔任比利時國家隊的主教練,但他依然沒有離開他熱愛的乒乓球事業。平日裏,他在布魯塞爾一家乒乓球俱樂部擔任高級技術指導,還時常接受比利時乒協的邀請,為幾名隊員量身打造訓練計劃,以幫助他們達到世界較高水準。他認為,體育無國界,作為世界公認的乒乓強國,輸出優秀教練是有積極意義的,應該讓世界上更多的人喜歡打乒乓球,從而使這項運動更具生命力。

  王教練的辛苦付出也為中國和比利時之間的體育交流,以及人文交流發揮了積極的作用。2014年9月,在王大勇的推薦下,他的比利時女弟子林賽·德沃前往北京體育大學學習打乒乓球、學習中文。由於林賽當時年僅14歲,王教練還親自陪同她前往北京,並委託自己的老朋友日常照顧林賽。兩年的學習結束後,林賽回到比利時就進入了國家隊。林賽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説:“我越來越喜歡中國了,喜歡吃宮保雞丁、包子、餃子、麵條。王大勇教練的好朋友——我的中國爸爸趙暉很愛我,到了週末會帶我到校園外邊和他的球友打球聚會,增加我的比賽經驗,還帶我吃中國的美食——北京烤鴨。我還去過長城、故宮、頤和園、香山,還有雍和宮,非常漂亮壯美。在中國的留學訓練很快要結束了,真想繼續留在中國!可我必須回國讀完中學。我的夢想是參加2020年奧運會。我想好了,將來一定要來中國讀我的大學。”

  比利時乒乓小將賈斯帕也是王教練的主要培養對象。賈斯帕説,正是靠著王大勇教練的長期訓練,才將他的球技提升到現在的水準。2015年9月,賈斯帕也在王教練的推薦下,前往上海體育學院的中國乒乓球學院進行為期一年的交流學習。賈斯帕説,他希望能夠借這個機會將他的乒乓夢一直繼續下去,在中國盡可能提高自己的球技。另外,他也希望能在中國學好中文,因為這對他將來的發展也非常重要。

  雖然他的事業在異國他鄉走向巔峰,但王大勇從來沒有忘記自己是炎黃子孫。因為長期身居海外,反而讓他更真切地感到祖國在心中的分量。有不少人記得有這麼一幕:在2001年日本大阪舉行的第46屆世乒賽男子團體決賽中,由王大勇率領的比利時男隊首次打入決賽,和中國男隊爭奪斯韋思林杯。但在賽後舉行頒獎儀式時,站在亞軍領獎臺上的王大勇,卻和中國隊員一起唱起了《義勇軍進行曲》,眼中噙著淚水。

  王大勇平時説話語氣輕柔,溫文爾雅,和我們印象中的體育教練大相徑庭。説到事業成功的秘訣,他説:“我們這批人保持著中國人的優良傳統,我們以善良、謙虛和熱心腸打破了歐洲人的心理隔膜。”

  中國前駐比利時大使章啟月曾稱讚王大勇“為中比文化交流做出了傑出貢獻,是我們的民間大使”,而王教練對中比“民間大使”的稱號也欣然接受。今年是中國和比利時建交45週年,6月,比利時的列日省政府授予大塞弗及其中國教練王大勇“列日省大使”稱號,以表彰他們對中比友誼所作貢獻。可以想見,王教練還將繼續為中比友誼而奔忙。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